人造古镇成地方头疼的“两件套”
澎湃新闻
在天然古镇或者人造古镇前支个收费摊子就能挣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古镇的话题是近年来网络舆论场上的一个持续热点,所有人高低都能整两句,抱怨和吐槽不断。 一般来说,被吐槽的“古镇”大体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确实是真的古镇,但是沦落为“只有躯壳、没有灵魂”的古镇,不再具有吸引力; 第二种是拆旧建新的古镇,老的古镇在改造过程中没有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被完全或者大部分拆毁了,徒留一片惋惜声; 第三种是“无中生有”,完全是人造出来的古镇,只有古镇的形式,打的是商业开发的主意。 目前,这些古镇都面临了巨大的经营压力。尤其是第三种人造古镇,前期很多都是政府自身或者城投主导,投入巨大,收益则晦暗不明。 在2025年暑期旅游高峰时节,澎湃新闻时政湃工作室特别推出专题——十字路口的古镇,系统探讨“古镇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当然,也有一些运营规范、转型成功的古镇,成为其他古镇争相效仿的范本。这些古镇成功转型的经验也是我们这组专题探究的重点所在。 近期备受社会关注的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就是这类人造景点遭遇被抛弃命运的典型。 大庸古城项目是一个典型的人造古城项目,占地240亩,相当于22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建筑元素与土家族特色。原计划建成后每年实现营收近5亿元,每年实现净利润近2亿元。没想到的是,这一投资规模达24.43亿元的仿古建筑群,自2021年6月试营业以来,持续亏损,亏损额度超过10亿元,直至现在濒临破产。其唯一一个经营性盈利项目就是停车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