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86|回复: 0

[楹联纪事] 荆楚联坛报道5 【联乡析玉】性灵联语感人深 | 涂德海

[复制链接]

704

主题

929

帖子

356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61
发表于 2024-5-23 17: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乡析玉】性灵联语感人深 | 涂德海 2024-05-22 10:02 湖北
涂3.jpg





性灵联语感人深
——《墨雨联花》读后
荆门 涂德海

   《墨雨联花·刘世平书曹克定对联作品集》,是克定兄和世平兄强强联袂打造的大型图书联墨集。卷中“墨雨”如春雨,“联花”似杏花。如斯春雨中的杏花,甚是可爱,俨若王安石所咏春水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缘于命题所限,恕不能兼顾。只是言其克定兄易见内心世界,或日有思想、有感情、有态度的对联和诗家语了。感时只须钱接轨;自有路通车。虽言时弊,而万古皆然。路可设关,钱可通关,至理乎?  
   针砭时弊,古亦有之。笔者记得唐朝有个叫郑愔的吏部侍郎,主管人才的铨选,贪脏受贿,徇私枉法。在荐选时,有位选人在靴子上系了一百文钱,郑愔问是何故,选人答道:“没有钱不行。”郑愔默不作声。这位选人的非凡之举和坦然对答,实在可敬可佩。   
   《中国名人打油诗三百首趣谈》中有则故事,说的是在某地为官多年的县令,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离开时,还在一把折扇上把那儿的农田、山水全部画进去了。于是,百姓编了一首打油诗为他送行。诗曰:“来时萧瑟去时丰,官币民财一扫空。只因江山移不去,临行写入图画中。”百姓的嘲讽和调侃,令人叹为观止。   
   眼下,作者以“钱接轨”为切入点,可谓深思熟虑,旨在抨击以钱通关的种种社会弊端。然而,又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便有了下联“自有路通车。”联中“自有”,便是自信,自信人世间,特别在新时代,还有不是用钱买得到的,那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就是极好佐证。   
   作者的胆气、睿智,使笔者联想到《严氏家训文章》中的一段话:“至于陶冶性灵,从容讽谏,入其滋味,亦乐事也。”如此严氏家训,何尝不是曹氏家训!诚然,作者做到了。抒怀任他秋到叶将老;凭我情燃枫正红。秋来万木将凋,然枫如火燃,景象热烈,此为晚景之旺也。笔者以枫喻老怀之激情,临谢而不萎。   
    作者暮年,壮心不已。比“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杜牧更富胸境。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李商隐更乐观、豁达。比“平生风雨伴,惟憾雪飞迟”的笔者更为高亢、豪放。笔者以菊自况,作者以枫自喻,虽感知相差无几,但作品基调高昂,气势恢宏。如许“任他秋到”、“凭我情燃”之壮语豪言,又使我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两句话:“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作者心境之宽广,精神之豪迈。笔者除了喝彩,就是点赞!至于晚景,属“晚景之旺”,亦属实至名归。现实里的作者正在红中,宛如红透了的枫,全国联界不可多得的大腕,公安性灵派楹联文化领军人物。论其思想境界、人文精神、艺术水准,当之无愧!无题独影孤灯,思绪重归旧梦;千红万紫,春光已到江南。      
   两种不同的情景,表达笔者两种不同的境遇。前者诉说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冷落的孤寂,后者言改革开放后振奋与喜悦之情。作者的两种境遇,酸甜苦辣,个中滋味,恰如袁宏道《华山后记》的结束语:“山灵之寂寞无侣可知矣。”在漫长的人生中,委屈和无奈总是难免的。如歌唱家杨坤所唱“无所谓”。   
   再说,作者不只言其“独影孤灯”,还着重说了“千红万紫。”前者的凄苦,后者的欢愉。这等心有灵犀的联作,不是用墨水能书写的,而是用血和泪铸就的。清人徐增说得好:“诗到极则,不过是抒写自己胸襟,若晋之陶元亮,唐之王右丞,其人也。”他言晋人陶渊明、唐人王维就是这样的人,笔者敢言作者也是这样的人。农家乐野趣正甜,夜色正香,临畦梦得三更脆;阳光还嫩,露珠未老,随手摘来一个鲜。      
   以通感之笔,写农家之乐,融鲜活、欢愉、趣味于一勺,不常之羹,可尝而不可醉。   春意遂为诗人所觉,此话没错。在广袤的荆楚大地,数以万计的农家乐,以至司空见惯的菜畦,及其尚未干露水的果蔬,到了作者笔下就不同凡响,令人神往。笔者仿佛听到朱熹与陆九渊的对话,朱熹说作了一首诗,念到:“川原红绿一时新,暮雨朝晴更可人。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陆九渊闻而喜曰:“太好了!”想必他们穿越时空,来过这“三更脆”、“一个鲜”的地方了。   
   笔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依然怀念农村,对农家乐更是情有独钟。曾写过一首竹枝词:“格子河边篝火明,几家游客踏歌声。耳边笙鼓身边妹,不问娥眉天几更。”此情此景是当年为巴东枣子坪写的。如果能倒转二、三十年,肯定会到作者笔底的农家乐,吟哦把盏,不醉不归。   总而言之,作者的联出彩,语有味,真有点羹不醉人人自醉了。黄 河亿万年滚滚流来,妊娠历史,养育中华,九曲回肠,苦衷有几,乳水还加泪水,铸个坚强民族;五千里忙忙奔去,穿峡劈山,翻天卷地,百般气势,遗恨叹多,感怀更系念怀,叫声伟大母亲。   
   写黄河之历史,写黄河之气势,更写人对黄河的复杂感情。感叹中华的母亲河,给了人们乳水,也给了人们泪水。   
  “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   黄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妊娠历史”、“养育中华”,以“乳水”、“泪水”铸就一个黄皮肤、黑眼珠的“坚强民族”。即使有太多“苦衷”、太多“遗恨”,千百年来,无不教人“感怀”不已,“念怀”有加,以致深情地呼之为“伟大母亲”!  
   一喊母亲,就想到祖国,母亲成了祖国的最亲最美的代名词。祖国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割舍、最难忘怀的。作者从感叹到呼唤,字字血,声声泪,情真意切,激越奔放,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之势,动人心扉。       由此可见,作者的一颗赤子之心,同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无二:“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笔者仰慕作者的才气,同时仰慕作者的家国情怀。愿效仿作者为“绿色家园,放大幸福”,力争做到:“为湖山立传;让桑梓扬芬!”

                             2018年11月4日于养志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5-4 05:24 , Processed in 0.06262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