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寻找老子

0 / 29

595

主题

787

帖子

291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6
发表于 2024-4-28 18: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找老子
再续《竹简老子》与老子其人
古学勤
《荆门文史资料》(第十九、二十辑)
辑录 刘芳
之一:楔子
  荆门市郭店楚简的出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学者纷纷撰文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武汉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对其方方面面进行了研究,有的从孔孟弟子、孔子老师为老子、郭店楚墓主人是谁等为题,各述己见;国际上著名郭店楚简研讨会相继在美国、武汉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召开。在这大好形势下,荆门市一方面对郭店竹简进行清理和有条件的对外发布信息;另一方面组织国内外专家及史学界著名人士对郭店竹简进行研究,撰写论文。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荆门郭店楚简《老子》是当今中国最早的文本,堪称当今世界第九大奇迹(据国内外多种报刊称)。在此情况下,余以史志《荆门文史资料》主编的史德,与参加过国内著名的包山大冢、郭店竹简直接发掘者、荆门市博物馆考古研究室主任崔仁义合作,共同撰写了《竹简老子与老子其人》一文。从楚简的考古与史迹的实际出发,发表了郭店楚简老子,是由发掘的楚简三册长度不同的竹简组成,各册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史记》中关于老子的三个人具有多种对应关系。同时也阐明了历史上失传的《老莱子》十五篇或十六篇,应该是传世本《老子》合三为一的结果,这就是老庄哲学和思想的索然。
  基本观点:郭店竹简《老子》文本于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它由三册组成,按照由短至长的顺序,被考古专家依次订为竹简老子A、竹简老子B、竹简老子C。据初步研究,竹简老子本属抄件(无作者名),抄定时间为公元前300年左右,各册属于不同作者、不同时间、不同重要性的老子学说,因此,它为探讨老子其人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它与历史上的老子其人和老子学说具有多种数量对应关系,反映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由于竹简《老子》(郭店出土),帛书《老子》(长沙马王堆出土)、传世本老子依次构成了对应关系和由此及彼的演变过程,且竹简老子二千余字包属在传世本老子五千言中,因而说明竹简老子三册中代表了不同的老子学说。一、竹简老子三册各自独立,是不同学说的老子篇的个体。古代的典籍,因其重要性的差异而使用不同长度的竹简。其最长的竹简也就是最重要的典籍。二、竹简《老子》三册篇幅差异较大,体例各异,可以定论,定是原定本的直录。
  那么,在对应关系上:老莱子,略长于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70年前,与孔子同时,卒于公元前400年左右,享年170岁左右。与《史记》记载的老子无异同。
  李耳,字聃,约出生于公元前445年,比孔子年少,晚于孔子。
  太史儋,晚于李耳,据《史记》记载的太史儋在秦国的活动时间,《周本烈》:“烈王二年(公元前374年)这一段时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
  郭店楚简说明,竹简老子C出于老莱子(长简);竹简老子B出于李耳,晚于竹简老子C(略短)。竹简老子A约形成于战国中期,又略短于竹简老子B。
  三册竹简老子形成之后,合而为一的改造、发挥(其中也内涵了帛书老子),妙定了流传今世的老子五千言。
  与此相悖的倒是老莱子(竹简老子c即为失面复得)十五篇或十六篇的《老莱子》失传,融汇了传世本(老子)五千言。所以:“海底乱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之二:“老子传真”
  综上所述,司马迁倾向将李耳定为老子,不证自明的史迹表明,司马迁错于了前者,又更错于了后者。
  那么,老莱子曾倡导的“反者道之动”法则告诉人们,事物总是会走向对立面的,肯定的东西有可能被否定,否定的东西也有可能再次被否定。大凡有辩证思维法则的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泰斗以及大腕文人,无不对老子进行过深人的探讨,特别是对老子其人的研究。譬如,毛泽东、郭沫若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五四”旗手、历史考古学家、文学家、文字学专家陈独秀在1938年就指出:“关于老子,人们都说他姓李名耳,纯属俗见......”据他考证“老子就姓老,故称老子,如果不是老菜子,也应给李耳叫老聃,何来李耳之名?正如诸子百姓各有其姓一样,孔子姓孔,孟子姓孟,墨子姓墨,杨子姓杨,庄子姓庄,荀子姓荀,惟有老子给他姓李,焉有此理?此与当时的姓氏规律不符。”陈的这种卓见,与今天的竹简老子的面世形成60年的时空,他并未亲自目睹楚简的芳容。但不幸的是,陈独秀所撰的《老子考》,由于战争所至,不知撒失在何方,同狱人为记载他这一重要观点,并不为其佚亡,特以文中资料发表在全国文史资料上,实在难能可贵。在此也应特别提到,我们在《竹简老子》与老子其人一文中,同样阐明了李姓与诸子百姓不符等问题,实为巧合。但有关方面却将李姓追记至3500年,不知从何说起。
  再如冯友兰先生说:后来所谓《老子》一派的思想有许多部分,有些是出于老莱子,有些是出于太史儋,这些思想,都以韵文的形式流传于世。李耳把它们收集起来,再加上他自己的创作,编辑成这部书,题名为《老子》。其所以这样题名,或者因为书中的材料开始于老莱子。《老子》的这个“老”,是老莱子的专称。
  著名学者何浩先生在《老莱子其人及其道论》中,用剪裁史籍的大量证据,认定老子就是老莱子,司马迁错误地把李耳定为老子,是一笔历史糊涂帐。再从汉《艺文志》载老莱子著书十五篇或十六篇看(而出土的竹简老子C正好十六篇),从庄子记载的孔子与老子看,孔子乃北方之贤,老子为南国之圣,李耳出生在所谓苦县(在今河南淮阳以东,安徽亳州谷阳以西的河南鹿邑),连清人学者玉绳等也在老子考中作书《人表考》,都直呼,要把李耳指老子,应把老子定“陈人”。显然,南方之圣老子应属老子。错因:司马迁将今河南鹿邑定为楚,李耳定为楚人,查《汉书.地理志》,苦县系淮阳国东晋咸康三年苦县改名谷阳。可见汉苦县在今河南淮阳东,安徽亳县西的鹿邑境内。苦地原为春秋时的陈国,都城建在今河南淮阳,鹿邑还在淮阳东部辖地,其不属楚地。既是楚灭陈国,也只设了陈县,而未设苦县,司马迁记载的“苦县”,事实上是汉代的称谓。楚灭陈国,孔子已死,老子他已不在人世,如果将陈国跑出来的李耳看作楚人老子,怎么也说不过去。
  司马迁之所以如此断言,主要是:“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而“老莱子亦是楚人也”,那么谁是真正的老子呢,司马迁断了前面,错了后面,这就是《史记》之误错断老子的来龙去脉。
  下面我们将李耳与老莱子搅来搅去的一些历史问题,用著名学者何浩于15年前的一些观点,究竟谁是真正的老子,如许可以大白于天下。
   何浩先生在严译丛书后,分类阐述:关于《庄子》和《战国策》记载,老子教训孔子问题。何先生引《庄子外物篇》文献记载:“老莱子召孔丘来后说,丘,去汝躬矜与汝容知,斯为君子矣。’仲尼揖而退,蹙然收容而曰:‘业可得进乎’,老莱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抑固萎邪?亡其略弗及邪?惠以欢为,骜终身之丑,中民之行易进焉耳!相引以名,相结以隐,与其誉尧而非桀,不知两忘而闭其所誉。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针对老莱子召孔丘来后的一段对话,何先生解释道:老莱子对孔子的所作所为颇不以为然,一见面就训斥孔子:老莱子说孔子你对世人的痛苦感到哀伤,却轻视你的作为给万代子孙带来的祸患,这究竟是贫乏无知,还是无法达到目的呢......?收起那些褒贬。反乎自然必有损伤,不静不安必生邪恶,圣人作事从容随物故常成功,有什么办法呢。你自以为贤能啊,就孔子的思想倾向说,是不赞赏老子的批评的,孔子对此未加评议,也许是孔子被“为长者讳”束缚,其旨老子不是一个真正离群闲居的隐士,孔子曾在《论语.微子篇》称:“我则异于避世之士”的记载。老莱子的这一篇弘论,本意是要孔子改变那种志在经营四海,以贤能自负。要孔子淡泊名利,忘却善恶,顺乎自然,清静无为。综上所记载的老莱子齿坚舌柔之语,在老子《道德经》二十四章“曲则全,柱则直”;七十八章“柔弱胜刚强”都有记载,这是其一。其二,老莱子教训孔子的事,楚人也颇为熟知,在《战国策.楚策四》有记载。其三,孔丘之孙孔鲋著《孔从子:抗志篇》也示老来子之齿。《尸子》《庄子》、《战国策》、《大戴礼、卫将军文子》都有记载。并肯定老莱子是一个德恭行信而又安贫乐道的贤者,这又说明老子的老,是莱子的老,老莱子即老子,并非李氏老子李耳去教训孔子,这就是人们公认的老子教训孔子的一桩公案。
  其次,《庄子》和《战国策》的记载,都说到了老子教训孔子,
  可见其年岁老子大于孔子。孔子至楚时,时为壮年有余,六十二三年,老莱子接近七十,孔子进楚是鲁哀公六年也《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现查明哀公六年为公元前489年(孔于被老子弟子召来也应同年),“楚昭王公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文选作者孙绰,在《游天台山赋》中记载了老子孔子的行踪,他在“蹑二老之玄踪”中注:“二老,老子应为老莱子也”。注文中还引自了西汉刘向《别录》说:“老莱子,古之寿者,老莱子以长寿著称,孔子卒后老莱子还隐居在‘蒙山之阳’,老莱子当生于春秋晚期楚康王,卒于进入战国后的楚惠王期间”。何浩文先生根据此线索,再次肯定了老子即是老莱子。何浩对老莱子的居住地和老子、孔子来楚的活动地域,肯定为湖北荆门的蒙山(即今象山)。但老子籍贯难以查明(后再述)。综上所述这就是著名的“适周问礼”。
  关于楚王(楚惠王)请老子出仕问题。何浩先生说:”楚昭王过世,楚惠王继之,他从刘向的《别录》、《古列女传》卷二《老莱子妻》中直录以下一段话和文献记载:“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葭墙蓬室,木床蓍席,衣帛食菽,垦山播种。人或言之楚王曰:‘老莱子,贤土也’。王欲聘以壁帛,恐不来,楚王驾至老莱子之门,老莱方识畚,王曰:‘寡人愚陋, 独守宗庙,愿先生幸临之。’老莱子曰:‘仆山野之人,不足以守政。’王复曰:‘守国之孤,愿变先生之志!’老莱子曰:‘诺!’王去,其妻戴畚莱紫而来......曰:‘妄闻之,可令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之铁钺,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妾不能为人所制役......投基畚而去......”。《史记正义)引《列仙传》说。“老莱子,楚人。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楚王至门迎之,遂去.....”这段史实说明,老莱子不愿做官,不愿为人所制的美德,也俗定与李耳老子共享其辉。
  关于“楚公室乱”何浩言,惠王之时(执政57年),《左传》记载了楚平王之孙白公胜之乱。公孙胜曾一度占据楚郢(今湖北荆门市钟祥),劫持惠王,王室大乱,陈国叶公趁楚公室乱,以援郢之机而南侵,侵扰了老莱子所居之地,次年,楚惠王挥师讨陈。这段史实说明,老莱子居住楚之腹地荆门,楚郢钟祥与荆门仅隔45公里,王室大乱,老子闻之有可能(钟祥1996归荆门市辖区),如果说居河南鹿邑的李耳听其此事,恐怕至少要半年至一年时间,显然不合常理(楚公室乱为老子闻之出山之原由之一)。
  关于老子(老莱子)居住的蒙山之争。一般俗称蒙山为山东境内的蒙山。《汉书.地理志》蒙山条说,蒙山位于今山东平邑、蒙阴、费县之间,那么有人也说老莱子隐居在这里。殊不知,老莱子是楚人,楚王又曾亲至蒙山请他出山。此山,只应在楚境之内的湖北荆门。何文讲道,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七“湖广三‘荆门’条附‘蒙山’”说:“又,蒙山在州西一里,两山对峙,如峨眉然,麓有蒙、惠二泉,旧名泉子山,一名蒙山,一名象山。”《大明一统志》与《大清一统志》,也有相同记载。此蒙山位于今湖北省荆门城区西。嘉庆《荆门直隶州志》卷六山川称:古象山汉名半月,隋曰娥眉,后人以其形似象,又名象山......,山下有蒙、惠、龙、顺四泉。现今此山通称象山,蒙山之名,反而罕为人知。同书卷三十三古迹还记有老莱山庄,山庄在城西顺泉旁,老莱子隐居养颜处也,附近还有孝山田、孝顺井。乾隆《荆门州志》和嘉庆《荆门直隶州志》都曾有记载......
  何文继续论述:“费邑蒙山为鲁,鹿邑为陈,惠王与其远隔千里,作为楚国的国君,又怎么可能从楚郢之地不远千里深人他国境内‘驾至老莱之门’呢?再退一步说,即使是产生这种可能,楚王一去一来,至少半年一载,楚惠王真有此诚心一顾、再顾‘老莱之门’吗?老子也真能距之千里之外吗?显然易见,楚王与“蒙山之阳’相距数十公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费邑说鹿邑说与实际地望不符,不足凭信。”
何文告诉人们:楚国灭鲁,是在战国晚期,楚师破陈是老子死后四十年,因而,将还未被楚占据的苦地定为楚之苦县,进而将苦地原籍的老子李耳看作楚人老子,是说不过去的。
之三:反刍A、B、C
  我们对楚时地文地貌进行考查,更深层次可以得到新的论证:老莱子不但是老子,不但是在荆门隐居,而且世人难以置信的是,老子就是荆门人。世人难以考查的老莱子籍贯,2700年了,应该画个句号。
  以上的探讨可以说明,老莱子的事迹是有史有据的,与李耳的搅杂也可分明,关于老子传闻的是是非非也可了断,但老莱子“蒙山之阳”的隐居,所耕的蒙山究竟是怎么回事,籍贯究竟属何方人士。
  首先,我们从隐居荆门字眼来分析,隐,是退避纷争世界的隐,居于蒙山之阳,耕于蒙山之阳。关于老莱子隐居的问题,史籍多处出现,但有一条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历代史上的编撰,多以上书下传,照本宣科,根本不作考查,也不去研究,即使是荆直隶州志,也记载着,老莱子楚人也,隐居荆门蒙山之阳。著有《老莱子十六篇》,则道家的开山鼻祖......等语。然而,我们向下面角度析解和推理,不难看出,老莱子就是荆门人。隐居问题,虽然在《古列女传》等史书上多次出现,但与史实无从吻合。
  下面从亡佚的没有著录的籍志中寻找线索,从中管窥一斑。
  从何文以及一些史家的考证中得知,查罗运环编录《楚国八百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得知,我们可以从楚录王推断,老莱子出生与活动,乃至仙逝与荆门有特殊的关系,这些线索说明,虽然不是圆凿方柄,但也与老子的处世、为人,乃至思想却也吻合。
  老莱子是楚人也,楚王又曾亲至老莱子之门的蒙山,所耕的蒙山,这都是荆门,而且是城西。还有蒙龙惠顺之泉,有老莱子隐居时的养颜处,有“孝子田”、“孝顺井”。为此,我不得不在此将古时的和今日的荆门地域、地望,以及风土人情作番介绍。
  1996年,余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了一版题为《春秋楚望地,当今化工城--荆楚门户湖北荆门》专版文章,那是因为,(楚国发祥地在荆门,原号名为楚国,亦称荆,荆和楚同为一回事,所以,历史上称荆楚,合二为一)。荆门与楚都江陵、荆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几年修筑荆(门)沙(市)铁路,修路所占土地的90%是荆门的。即使荆门市出土郭店竹简的地方,与其称之为楚都的遗址纪南城仅几里之隔,荆门市的纪山镇(原为四方镇)同样占据楚都的一半,文物如此之丰盛,正说明这一点。再加之荆门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时,乃至近现代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连年征战不断,所以地下文物繁多,而地上的古迹难以保存,与河南鹿邑比,相差甚远(鹿邑地面有老君池、老君庙等)。
  既然老莱子出生在楚康王时代,那么我们就沿着这条线索去考查究竟司马迁笔下的楚人也,老莱子能“楚”到哪里去!
  先不谈早期楚国的建国,也不说早期的楚都是否设在乎宜都,乎枝江、乎秭归说,仅追踪封三子于“江上楚蛮之地”建都纪南。楚敖熊渠在征服邻国部落的基础上,又将其所占域地分别封给他的三个儿子去统治。《史记.楚世家》云:“熊渠乃立其长子康(《世本》作庸,为句(勾)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痴为越(《大戴礼记.帝系》作戚冶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根据这一段论述,和人们对他的艰辛的考证,现在我们可以得知:
勾康王的封地应在今江陵朝荆门一带,其中就包涵着大部分的荆门,称楚;越章王在湖北云楚一带,称越;鄂王在今鄂州大冶一带称鄂。
  楚国分封“子男之田”与疆楚有着公候田方百里,伯七十,子男五十之说,天子之制地方千里。按照“土不过同”楚分封之田原则,一等大国地方百里,次国七十,小国五十。康王是长子,属楚地方百里的一等大国,大国地方百里也有扩展的记载,越鄂王各分七十、五十也不能言狭小,这都是王归自琪田的重要记载。
  由于熊渠三个儿子称王(熊渠本人称敖) ,还大胆打出“不与中国同号谥”(不与中国用一个名称),蔑视周王朝,周厉王曾率亲征,故熊渠不得不去掉三个儿子的王位。
  但司马迁对此段历史的记载又犯了一个错误(司马迁时,已清楚熊渠称敖之事),故在《史记.楚世家》“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将“去其王”含混到熊渠本人。
  那么老莱子出生在这个史无前例的时刻,和他往后的生活,应定他在“土不过同的楚地荆门”,方圆正好百里(康王不久故世)。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楚自周建立国家后,不断向外扩展,将荆门东南境内权国吞并,在中国首创县制,把今湖北荆门市的马良等地创建成权县,所以荆门又称中国第一县。 那么老子的籍贯就出来了。因为他确实在荆门隐居,即使迁徙,也是在随着征战,在楚境内转来转去,最终离不开蒙山之阳。
其二,荆门地貌为秦岭山脉余脉称荆山(江陵荆州无山),楚国的发祥地.大部分土地在江汉平原,仅城区为山脉,江陵以及荆门市辖内的大部分平原居民称到荆门为进山。而鹿邑却是一马平川,连一块石头都没有,何能见蒙山,耕蒙地?坐火车去鹿邑需要一天时间,半天“依维柯”,试问楚王凭当时的交通条件,何亲驾老子之门。显然把老子的所作所为被后来的人们含混其辞到李耳头上。
  老子是一位孝子,70岁还在蒙山挑水,桶因索断裂,泼水一屋,老莱子穿着花衣装似婴儿哭泣娱亲,历史上二十四孝中五彩衣娱双亲的故事 ,发生在荆门,岂只是隐居,且双亲也同住荆门。父母在,不远游,荆门人一般都遵循这个原则,所以楚王三次请老子出山,未果。这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原因。综上可知,孔子卒,老子仍在蒙山之阳,双亲故,老子才出走,走到哪里去了,一些史书说去了河南,实际上老子去了江南。据查,湖南株州留有老莱子之墓。但是乎?据笔者推断,那仅为他的衣冠墓,可能他又隐回到生他养他、落叶归根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他的双亲,荆门蒙山之阳就有着“老莱子之灵位”,镶刻这块碑的是出自乾隆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荆门直隶牧舒成龙的亲笔,其人在荆门知州任内,大兴土木,修纂史书,重修古迹,是荆门州历代官吏中,岳飞(知荆门军)、尉迟敬德、陆九洲、舒成龙等几位功勋卓著的州官。特别是舒成龙因政绩突出,乾隆皇帝升其任湖广总督,舒成龙因《荆门直隶州志》未完成,拒不赴任,直至病逝于与老子同在的“蒙山之阳”。难道“老莱子之灵位”还不足信吗?
  其四,关于人们善意的造神运动。中国人习惯造神,并非仅造了毛泽东一个。关于老子,尽管司马迁有所疑,但也不得不为老莱子是老子留下伏笔。一方面在《老子列传》中提出“或曰”之辞,另一方面在《仲尼弟子列传》中又记载:‘孔子之所言事(教训其孔子),于周则老子,于楚则老莱子。”老子李耳与老莱子的寓言附会,其实是历代儒生皆以促成。特别是唐皇李世民的一锤定音,将老子桂冠硬戴在了李耳头上。夺取皇位后,唐皇李世民为固其统治,把李耳冠以李姓始祖,派尉迟敬德臣相赴河南鹿邑督修老君(李耳)殿、老君庙。老子故里,每年开典,唐皇必亲驾瞻仰,乃至历代君主,莫不仿效祭天拜祖。以至达到日前玄之又玄的高度。
  历史的巧合,在唐皇督修老君庙的人,也曾在荆门自隶州任过路总管,他在鹿邑柏果树上栅马,也参加了这场造神运动。
  尉迟敬德,塑州都阳人(今山西塑县),隋时在荆门任总管。其人,隋朝著名将领,唐代开国元勋,曾在当时的荆门(时称长林县治隋文后行宫凤凰台旧址)建官署。任内,修筑荆门关(今乐山关遗址)、虎牙关(今城区十里牌)、建沙洋堡(今荆门市沙洋县)、筑汉江堤防,并将长林县址移至后港藻湖西岸。今天的市辖十里镇新店铺有古迹--尉迟恭墓(应为衣冠家和尉迟恭祠)。显然荆门与鹿邑,老莱子与李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塌糊涂。
之四:尾声
  此文,并不排除司马迁编纂《史记》的历史功勋,不否认《史记》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更不否认传世本《老子》在宣扬老子思想所起到的历史作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旨在恢复历史本来面貌。
  综上所述,长短不齐的老子楚简,大家学人对老子其人的探索,一引进史绩的园凿方柄,李耳与莱子,楚简《老子》:老莱子、李耳、主史儋该有一个定论了,我们说,尽管人们把真正的老子冠以李耳头上,但都是中华民族魂宝,乃至中国人的善良的造神运动,以至世界发展到了二千七八百年(世界各国到处是老子,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国内的老子遍布神州,湖北有,浙江有,青海有,甘肃省,福建有,河南有)。老子的话,老子的《道德经》那可是一字一句,一章一节在被人们研究,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的治国之道(已成为美国人认为的21世纪是老子思想传播的世界);《老子》的道德经已经形成全世界具有300余个版本,发行量占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各国政治家必读课本。更可喜的是,老子思想成了美国人的治国方略,成了异国他乡美美国西点军校学员的必修课,还成了有成就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的座佑铭。即使是世界一流总统,一代天娇的里 根、克林顿,也来中国班门弄斧,在北京大学诠释老子方略。更有趣的是,里根总统去职后,学老子“蒙山之阳”,赠送和卖掉私田,关起门来学道德经(不会客,在中文秘书的帮助下,做一个真正象老子的隐士)。老子开凿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从里根起变成了美国人主宰世界的方略(但,美国人却忘了,老子与其对应的还有大国对小国应该以礼贤士,世界均以和生为好自为知,只有和生才能立,世界才能兴旺;只有和生才能办一切事情,只有和生才能创造世界,“天人合一”,人与大自然的合一,人与人的合一,国与国的合一,才是创造世界的真正功力)。等等这一切,李耳不知道,老莱子更不知道。
  但有一点可以证明,昔日的李耳在完成《道德经》时,恭恭敬敬用老莱子之名贯至书名,出版、编辑、承上启下,传播了老子思想。
  结论
  人们认为道家源于“楚”老子(正确),真正的老子是老莱子(正确)。就历史而言,倒不如说,楚家的道家思想事实上是肇于老莱子,但是陈人老聃,楚人太史儋,宋人庄周等共同形成了道家思想和传世老子《道德经》,老子《道德经》是春秋那个特殊年代的共同产物(摘自何浩文)。
  归来吧,老子!
  [注]该文被收入《中国当代思想宝库》,并被评为二等奖,又获《中国西部开发》特等奖,还被多家媒体转载。2004年1月29日(正月初八),中央电视台《新视界》栏目拍摄《寻找老子)专题,在一、二、四频道播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