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嘉正 摘自 刘海章 主编《荆门历史风貌》 辑录 刘芳 (公元952- -989 年) 北宋文学家夏侯嘉正,字会之,荆门军长林县白阳人(今荆门市沙洋区拾回桥镇南三十里)。 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 -983 年)夏侯嘉正参加京城(在河南洛阳)会试,得中进士,授任秘书省著作佐郎。 他出使巴陵(今湖南岳阳),写了一篇千余字的《洞庭赋),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其中有赞叹洞庭湖“其大无徒”、“浩浩滔天”、“四顾一色”、“一浪千里”等独特佳句,被广为传通传抄。给事中、散骑常侍徐弦读了,认为想像力丰富,赞赏道:“是玄虚之流也!”端拱初年,太宗知道了,颇感兴趣,特意召见,当面考考他的词赋写作水平,果然名不虚传,立即提拔为右正言,入值国史馆兼值秘书阁。 次年正月十五,群臣簇拥太宗登临乾元门城楼观赏元宵灯会。夏侯嘉正即兴题了一首五言十韵,献给太宗;诗的末句是“两制诚堪羡,青云侍玉舆",表达了他身兼两要职而有机缘陪伴天子看焰火、观华灯的荣幸与自豪。太宗读罢,兴致勃勃,即席按原韵和了一首,其中有“狭劣终虽(须)举,通才列上层”的句子。有人议论,说那是皇帝告诫夏侯嘉正不要自恃才华,虽然飞黄腾达,青云直上,无非是皇上的破格恩赐罢了。 不久,夏侯嘉正病了。朝廷照顾他,改派他作为皇帝的使节,去湖南庆贺益王(皇帝的胞兄弟)寿辰,然后回荆门白阳老家休养。益王赏赐他许多财物、他把金锭和银锭兑换成铜钱,用车辆满载着回归白阳城。传说堆在库房里的铜钱忽然有一串从地面竖立起来,似乎磁石吸铁的样子,好一会才倒下。这件事张扬开来,听者都觉得离奇蹊跷。从此,他的病越来越沉重,过了个把月就去世了,卒年37岁。真可谓英年早逝.荆门地方志记载,当时有个外号为“刘童子”的星相家,曾预言夏侯正将来一定会科举高中,亦有清闲的职务,而且在俸禄之外会获得“百金之财”、“不病且死” ,不幸言中。 夏侯嘉正的儿子夏侯纾后来也当上“太子中舍"的官职。 《宋史》为夏侯嘉正列了传,说他是“江陵人”,指的是江陵“府”而不是江陵府的江陵“县”。南北朝时期,(后)梁宜帝萧萧詧发兵政打江陵无法取胜,退筑白阳城。白阳城的遗址在今荆门市沙洋区拾回桥镇南。晚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在拾回桥兴建的白阳书院恰恰是根据这段史实而命名的。五代南平国(荆南国)时期乃至北宋初,白阳所在地的拾回桥在长林县南境,长林县与江陵县均属江陵府。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27年),长林县与当阳县从江陵府划分出来,设置了一个新的行政区--荆门军。 到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长林县又归属江陵府,这时夏嘉正已高开尘世将近一个世纪了。到了明、清时期,荆门州编修的地方志书已明确夏侯嘉正是荆门的拾回桥人,并将他编入荆门人物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