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 李云清陈棠生 摘自 刘海章 主编《荆门历史风貌》 辑录 刘芳 严光 (公元1世纪) 严光,又名严遵,字子陵,是东汉初年(约公元1世纪)会稽馀y姚(在今浙江)的一名学者,他在少年时期曾与刘秀(即后来的汉光武帝)同学,友谊很深,两人都曾在荆门居留。 后来,刘秀参加绿林起义,终于打下江山。从此,严光隐姓埋名,不知去向。 光武帝思念旧友严光当年的才华与声望,便下令按照严光的容貌,身材特征,四下寻访。后来,山东方面反映,有个男子披着羊裘在湖上钓鱼。皇帝猜想就是严光,派遣使臣备好舒适的车马去聘请。两次三番,费尽唇舌才接来京都洛阳,安顿在宾馆,派太监早晚侍侯,让他吃好睡好。 贤明的宰相侯霸与严光也是老交情,派他的部属侯子道送书信去宾馆问候。严光不起身迎接,叫侯子道把书信送到床前,伸手接过,在床上坐着叉开两腿,拆开信,抱着膝盖读完,问道:“君房(侯霸的字号)这个人过去很死心眼,现在成了朝廷元老,可有些转变?”侯子道回答说:“现在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像以前那样死心眼了。”严光说:“那打发你来干什么?”侯子道便告诉严光,太师说,他知道严老先生驾临京都,本想立即过来拜见,只是身为司徒官职,总要按典章制度的规矩办事,所以不能亲自前来,希望讨个回信。严光说:“既然你说他不再死心眼了,那他说来不成当然就不是死心眼的话了。但他也不想想,皇帝老子两次三番征召,我才肯来。我连皇帝都不愿见,还会去见大臣不成?”侯子道请严光写封回信,好让他回去交差。严光说:“我的手不能写字,这样吧--”说着,把纸笔扔给侯子道记录他的口信:“君房老兄,你当上赫赫大臣,好得很。要是真心实意爱护百姓,好好帮着冶理国家,普天之下都将庆幸。要是对皇帝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盲目顺从皇帝的旨意,那一切算完蛋了!”侯子道觉得这样的回信太简短了,请求多写点,严光说:“又不是买青菜割猪肉,称好了还要添补搭头!” 侯霸读完信,便把信封好后,呈交给刘秀。皇帝听了侯霸的诉说,笑着说:“子陵以前就是这样狂妄的。”立即由车队簇拥着,到宾馆看望。严光明知圣上驾到,偏偏躺在床上不起来迎驾。皇帝拿他没办法,来到卧室,走近床沿,伸手抚摩严光的肚皮说:“好大架子的子陵老兄,难道真的不肯协助我治理好这个国家?”严光装着睡熟,不理睬。隔了好一会,才睁开惺松的双眼瞅着光武帝,说:“唐尧要把帝位禅让给巢父和许由,他们不接受,甚至跑去河边掬水洗耳朵,表示不愿把唐尧的话听进耳里。这个典故你又不是没听说!人各有志,何必硬要别人答应你的要求呢!”皇帝想用汉高祖刘邦与卢馆的事例打动子陵的心。刘邦与卢馆少时情同手足,情长谊深;后来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卢馆是大臣,建立了不少功业。但严光仍然无动于衷。皇帝只好摇头叹息:“子陵呀子陵,难道真的请你不动吗!"于是坐进銮车,失意地离开宾馆。 后来,光武帝把严光接进宫。两人追述往事,议论当年的故旧,相伴整天。光武帝轻松地问:“我现在和没有当皇帝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吗?”严光说:“陛下比当年稍为长进些了。”当夜留宿宫中,共榻而眠。 第二天,史官奏报,昨夜观测天象,有客星突然触犯天帝的星座。光武听了笑着说:“没事,不过是老相好严子陵与我同床歇宿罢了。” 刘秀硬要封严光为谏议大夫。严光拒绝,偕同妻子梅氏(梅福之女),退隐浙江故里,在富春山务农。到了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又特地征召,还是不去。严光八十岁终老在家。皇帝既哀伤又叹息,下诏当地官府赐给百万铜钱,谷千斛。 荆门子陵铺的地名与境内严山、钓鱼台、客星井、子陵故宅、子陵桥等多处古迹都是后人为纪念严光的高风亮节而命名的。浙江省也有类似的古迹,但不是雷同,而是时期不同,荆门在先,浙江在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