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泉习诗苑:篇篇诗歌赋文明
“虚心竹笋撑天杆,梅花芳香自苦寒,松生绝壁纳沧海,荷贵污泥而不染。” 11月7日上午,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掇刀石街道名泉社区老年大学内,一位叫杨安福的老人正在吟诵自己创作的诗歌,他的周围坐着四位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在认真品读这位老人吟诵的诗歌。 这五位老人是名泉社区诗社的同学,年纪最大的86岁,最小的73岁。2012年,他们因诗结缘,共同组织了一个叫“习诗苑”的诗社。每周都会“出版”一页诗社成员创作的诗歌,然后围坐在一起“切磋”。 “我们不信邪、不玩牌,写写小诗念起来;不图名、不图利,老年写作是个趣;习诗苑、脑不闲,快乐幸福度晚年。”习诗苑成员、现年86岁的方明说。 习诗苑现有成员12人,平均年龄70岁以上,其中党员7人。一页纸的习诗苑“出版物”如今已坚持了563期,累计“刊发”诗歌近5000首。 85岁的赖毅是诗歌品读会的召集人。他说:“我们收录诗歌是有底线的,不能弘扬社会正能量、与现代文明脱节的诗歌不要。” 书写社会变迁,讴歌中国变富变强,是习诗苑成员坚持的写作原则。习诗苑成员笔下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怀:“改革开放四十载,宏伟蓝图春风裁。”有港珠澳大桥通车的喜悦:“三地挚友临相邀,陈年老酒共一壶。”有“鲲龙AG600”荆门水上首飞的自豪:“创新阵营添新丁,昂首阔步写华章。” 名泉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毛永家说:“习诗苑这些老人们写的诗歌非常接地气、富有正能量,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社区也经常与他们互动,通过他们能很好地带动我们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文明的价值观。”(记者 付永锡 通讯员 朱梦诗) 来源:荆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