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洁净成为城市映象——东宝区推行“马路局长”工作法侧记 阅读提示:今年起,东宝区个区直单位、1000余名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街道,值守在马路街头。在他们的努力下,全区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城市管理质量提升,得到了市民的一致点赞。 “在这里摆摊会影响公共秩序和环境,给城市管理带来不便,请您支持我们的工作,把摊位移走。”4月17日,在荆门市中心城区(东宝)主次干道上,不时有戴着红袖章的“马路局长”在巡查,耐心地劝导占道经营的摊贩。 这是东宝区实施“马路局长”工作法的一个缩影。如今,占道经营、损坏绿化、物业缺位……这些影响城市颜值的现象正逐渐消失。情形变化之大,是与“马路局长”们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 1000余名机关干部“马路办公” 泉口街道泉口社区竹园北路万豪国际路段,这里早点铺、餐饮店、药店、超市较多。 每天上午8点,值班的区食药监局“马路局长”都会按时来到包联的泉口社区签到,对当天的工作进行交接后,迅速投入到包联路段巡查工作中。 从竹园北路泉口路路口到泉口一路,一趟走下来将近1小时。当班“马路局长”不仅要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现场查看,还要随身带着垃圾钳等工具,确保对发现的路面垃圾及时清理。 巡查中,“马路局长”丝毫不含糊,遇到商户门前环境卫生差的情况,及时上门悉心劝导;遇到不配合的经营户,亲自上阵,协助清扫门前卫生,确保对发现的各类城市管理中的问题都能及时处置。 据悉,在东宝区像这样的“马路局长”单位共有74个,他们活跃在城市管理第一线,已成为城市管理的中坚力量。 从今年开始,74个区直单位、1000余名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室,从机关下沉到社区、街道,值守在街头。他们每天统一佩戴工作牌和袖标,严格落实“马路局长”签到制度,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到包联路段所属的大街小巷、集贸市场,察看市容市貌,他们手拿各类清扫工具,认真负责,不落下一片垃圾。 据统计,今年以来,74个区直单位在洁城行动中,动用车辆300台次,清扫小区楼院220个,清扫路面10万余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400余处、乱贴乱画小广告5000余处,清运垃圾420余车,多个小区、道路的环境卫生情况大为改观。 拓展和延伸“马路局长”工作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广大市民对改善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进一步整治城市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迫切。 2012年12月,市政府进行城管体制改革,将中心城区(东宝辖区)主次干道店招店牌规划设置、临时占道许可和监督管理、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点建设和管理等11项工作职能下放到区管理。 为了切实保障市政府提出的“分级管理、重心下移”城市管理新体制落到实处,抓好中心城区(东宝)城市管理工作,东宝区创新方式方法,延伸城市管理链条,全面推行“1+X”马路局长工作制,即:区城管委办设置1名区马路局长,各单位明确一名班子成员担任单位马路局长,负责包联路段城市管理工作。 几年来,东宝区不断完善和细化“马路局长”的工作职责,“马路局长”的工作内涵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今年初,东宝区城管委办下发《关于明确区直单位包联主次干道(马路局长)工作范围及职责的通知》,明确74个区直单位负责包联城区主次干道,并对74名“马路局长”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由各单位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具体负责包联路段的城市管理工作,各马路局长单位每天必须安排人员佩带马路局长工作牌和袖标对责任路段的环境卫生、占道经营、“门前三包”等情况进行巡查。 “马路办公”接地气,服务百姓心连心 机关干部的行动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赞誉! “说实话,今年春节前后,城市街道真干净,门店漂亮了,环境更好了,放眼望去,赏心悦目多了……”家住东宝区泉口街道浏河新村家属区64岁的刘大妈高兴地说。 “马路局长”现身街头,为城市环境卫生更优更佳出力,市民看在眼里,纷纷啧啧称赞。 “道路越来越干净,秩序更加井然,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市容市貌日趋向好。这样的景象,离不开‘马路局长’的辛苦付出!” “很多卫生死角又脏又臭,谁都不愿意靠近,机关干部带头清扫,认真清理,这种模范行为让人感动。” “看着大家这么忙活,我也坐不住了,多的做不了,以后店门前的卫生我要保证干净整洁,也要提醒家人和朋友出门不乱扔垃圾,从自身做起,维护城市环境卫生。” …… 城市管理的效果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一条条留言,充分说明了市民对“马路局长”工作机制的认可与认同,也说明了今年东宝区扎实推进“马路局长”工作机制接地气,为城市管理保驾护航的同时,服务百姓,惠及百姓,也为建设美丽新东宝增光添彩。(特约记者 刘洋 通讯员 李李荆荆) 来源:荆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