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两整”进行时·来自漳河新区的报道(二)
本报记者 周小丹 马大军 通讯员 熊东东 陈妍妍 阅读提示:近年来,漳河新区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多方聚力向着精细化、长效化方向持续发展,城市管理实现华丽蝶变。 改体制强服务 与市民共建共治共享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管理的内容已涉及城市公共管理、市容环境、园林市政等多个领域,城市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的制约,以往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逐步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 “新区比较年轻,加上区领导格外重视,所以在我局成立之初就将职能进行了整合。”漳河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朱运英介绍,漳河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集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城管执法等管理职能于一身,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管理工作全局,努力克服城市管理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符合漳河新区城市管理实际的新模式,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漳河新区成立了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改革事项。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新区实际,起草了《漳河新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健全完善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配置行政执法记录设备33台,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执法记录业务培训,注重记录工作实效,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按照改革任务时间节点完成了所有在编在职一线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统一着装,确保年度改革任务按期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漳河新区率先实行了人工保洁市场化,即政府购买服务,将道路清洁外包给保洁公司, 并加强对保洁公司的考核,确保新区无论是主干道还是背街小巷都干净整洁。 漳河新区城管局还结合“两整”活动,开展了“城管六进”“面对面听期盼”等一系列活动。 万达公司地处漳河新区商业中心,商铺密集、人员流动性大,长期以来商铺货物乱堆乱放、流动商贩扎堆现象十分突出。为彻底解决这一影响市容市貌的问题,新区城管局执法大队结合“城管六进”大走访活动及新区《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务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进入万达公司与公司坦诚交流,了解公司的实际困难,讲解《荆门市城市管理条例》,认真听取企业对城市管理执法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市数字化管理中心报告,在万达设立一处临时货物转运点,以解决公司面临的转运货物不好处理的问题。万达公司主动承诺每日派2至4名物业人员协助执法人员做好管理,以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城市管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为荆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较好地发挥了各部门人力、职能、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城市管理“大合唱”的良好局面,市民参与度也随之提升,促使城市管理效果持续显现。 强化日常管理 久久为功见成效 6月6日,位于楚天城东门外的季节性瓜果自产自销疏散点正式“挂牌”,标牌上清楚列明了瓜果销售的相关时间、条件等。漳河新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万达中队中队长龙治宇介绍说,此举是为了让荆门本地瓜农能够有序贩卖瓜果。除了楚天城疏散点,其他疏散点正在筹备之中。 6月14日上午,漳河新区城管局环卫处渣土一中队中队长潘威威在巡查中发现青竹苑项目施工车辆进出造成路面有很多泥土,当即与施工方进行沟通,及时将路面泥土清洗干净。潘威威介绍,每天他们都在辖区内多次巡查,发现有渣土抛撒、施工垃圾等,都会及时进行处理。 6月14日下午,在凤凰湖畔的滨湖路上,一排醒目的挡板背后,铣刨机正在作业。漳河新区市政园林管理处生产技术科科长陈荆阳介绍,路面出现破损,将会及时进行修复,以免破损扩大或者产生其他问题。 这些镜头仅是漳河新区城管人工作的一小部分。2017年,漳河新区城管局全年开展夜市摊点、道路环境卫生、建筑渣土及散装货物运输抛撒、户外广告违规设置、季节性瓜果占道经营和共享单车乱停乱靠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24次,联合关停禁养区养殖场40余家,迎接各类检查和重大活动40余次,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环境卫生方面,继续深化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深入实施机械化保洁“2233”模式(即每天两次洗扫、两次定线空中喷雾、三次地面洒水降尘、三天一遍夜间循环刷洗)。新增电动垃圾收集车20余台、垃圾桶500余个、勾臂垃圾箱47个。增加机械化作业频次,道路机洗率达85%以上。召开门前三包专题会议5次,下发《督办》《整改通知书》100余份。强化了建筑垃圾日常管理,加强源头管理,严控整治渣土运输车辆610余台,清理无主建筑垃圾1.2万吨,处理污染路面事件120余起。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拆除皂当路、仙杨路、荆漳路、象山大道上等陈旧、破损户外广告120余块,横(条)幅400余条,做到了管理细、行动快、“效果”净。 市容秩序方面,开展了乱停乱靠、夜市经营、出店(占道)经营、马路游摊等专项整治行动,整治流动商贩3400余人次、占道经营5200余处、乱牵乱挂500余起,清理占道遮阳伞(棚)、移动广告牌1000余处,规范共享单车1万余台(次),城管秩序持续稳定。 园林绿化方面,完善了绿化管理模式,大力开展植物整形修剪、苗木补植、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浇水抗旱以及花化、苗木移栽等养护工作,完成植物整形修剪121万平方米、除杂抚育36万平方米,补植植物1.5万平方米,更换草花15.7万盆,摆花56.9万盆。新区城市绿化环境得到大幅改观。 市政维护方面,实行日巡查制度,及时抢修道路破损、排水管网堵塞等问题,全年维修沥青路面近2800平方米、路沿石900米,清淤雨水井448座,维修井圈井盖130座,市政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实施凤凰水库积水点改造,制定灾害天气应急预案,确保了灾害期间无一例安全事件发生,保障了新区良好道路环境。 用数字化管理 精耕城市责任田 “有案件我们就及时下派给相关区域负责人,第一时间解决。”6月14日,漳河新区社会管理和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坐席员彭秀丽在协同平台上查看案件信息。 根据职责,各区域负责人每天都要对负责区域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彻查,对检查中发现存在的如乱贴广告、垃圾乱堆放、路边石破损、出店经营等各类问题,能现场解决的,迅速内部“消化”,如遇到复杂问题,就向指挥中心及时反映,指挥中心派专人协助快速解决处理。 按照过去的工作方式,譬如城市发生市政井盖破损或丢失,首先是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其次是即便发现了问题,但由于这一井盖可能分属市政、水务、燃气等不同部门,这样,城市管理员要多方询问查实、联络协调相关单位,对问题的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就无从谈起。彭秀丽介绍,通过协同平台,不管有多少个部门和执法主体,责任信息都能聚合到指挥中心。精细化管理的更多力量就能集中投放在两大方面:指挥和监督。通过精确指挥和高效监督,明确职责、明确对象、明确标准、明确处理时限,形成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强大合力,使漳河新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催生出兼顾“上下左右”的管理职能渗透模式。 2017年,指挥中心有效发挥数字化指挥平台作用,及时派遣问题案件,跟踪监督回复,对通过中心平台、12345市长热线、12319城管投诉热线等受理的近千件城管案件“件件落实,事事回音”,案件处置率和结案率均为100%。 来源:荆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