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见证荆门第一辆汽车 李勋明转

0 / 730

704

主题

928

帖子

355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59
发表于 2023-6-26 21: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见证荆门第一辆汽车
林发海
1948年8月,革命老区——荆钟县爱国民主政府第三区(石牌)政府和区工会按北方老解放区的模式,安排我离店(石牌同合绸布店)脱产参加“工人纠察队”和“工人宣传队”,在镇上和乡下站岗放哨,开展革命活动。1950年8月,我被提升为“国家干部”,准备分往黄石市工作。考虑到家有老母无人照顾,经个人要求改分到荆门,由区政府马秘书写介绍信到荆门,由县民政科(当时还无人事科)林科长(女,东北人)将我转分到荆州贸易公司荆门县商店工作,这也是荆门县第一家国营公司。
当时县公司总部设在沙洋,荆门城区为分店。那时荆门县设有十三个区和沙洋镇,分别是城关为一区,子陵为二区,烟墩(现漳河)为三区,五里为四区,拾回桥为五区,后港为六区,李市为七区,曾集为八区,沈集为九区,烟垢为十区,毛里为十一区,盐池为十二区,栗溪为十三区。
各区的农产品外运、生活物资的内运,主要是靠人力挑和骡马驴驮运到沙洋,装船经汉江和长湖,运往汉口和沙市销售。生活物资也是经汉江和长湖用船运到沙洋,再经人力挑和骡马驴运往各区供应,从来就没有汽车运输。除了汉宜、襄沙两条凸凹不平、晴通雨阻的土公路外,再无其他公路。当时张沧洲、鲍溥汉几届县长和栗溪区区长外出布置和检查工作,也都是以马作为交通工具。
1952年荆州贸易公司荆门县商店经省公司介绍,从汉口买回来一辆拼凑改装的汽车,并由省公司介绍请来一位姓胡的司机,将该车开回沙洋,成为荆门县境内的第一辆汽车。
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汽车时的情景:在一个不热不冷季节,胡师傅开车带侄儿胡必详来沙洋,叔侄二人一起到县公司工作。胡师傅把汽车开进公司后院(沙洋河街)停下,公司总共30名职工都先后过来看稀奇。我在县公司直属门市部工作,院子就在门市部后面。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是第一时间看着胡师傅把车开进院子的,也利用间隙跟着同事过去看热闹。院子门平时关着,外人想看也进不来。
这第一辆汽车长个啥样呢?它有四个轮子,一个驾驶室,一个车箱,看起来有些简陋。车身涂成浅蓝色,车头不大呈方型,驾驶室用角铁打制,仅够坐2人,载重量为2吨。车箱前左角设有一个烧柴炭的锅炉,锅炉下方有一个手摇鼓风机。每当开车前,胡师傅先用木柴引火,再加上柴炭,用力摇动鼓风机,将锅炉的水烧开,然后发动蒸汽机,开动汽车。锅炉四周用铁板围着,作为防火之用,但还是不安全。有一次火星冒出,还烧毁了部分货物。
这辆车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沙洋和荆门之间往来运送货物。各种商品通过水路从外地运到沙洋,再用汽车从沙洋运到荆门,回程时再从荆门带土特产回沙洋。过去从沙洋到荆门,没捷径可走,要从十里铺绕路过去,路程大约一百零伍公里,是现在路程的一倍多。由于路况和车速原因,胡师傅一般起大早出发,天很晚才能回来。运送货物,都有一个仓库押运员随同。我当时在门市部工作,天天上班营业,与车没有发生直接关系。虽然也想过过车瘾,但从来没有时间和机会。
这就是荆门县境内的第一辆汽车,类似我们现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的朝鲜正大量使用的汽车。用今天的国家标准看,它完全不合格,甚至属于非法,根本就不能上路。当时群众对该汽车还从一到十编出了一首顺口溜,即:一行二、三里,一修四、五次,一推六、七人,一震八、九里……等。车况一直不好,胡师傅经常自己修理。没有现成零配件,就到汉口或沙市订做,基本上常修常用。尽管如此,这在当时毕竟是个新奇东西,还是轰动了全县,神气十足,风光一时,经常招摇过市。
看看现在,荆门已经能够批量生产高档新能源汽车,公路也形成了发达的网络,村村通公交班车,县县通高速公路,地市通高速铁路,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直通欧亚。更为可喜的是,荆门还可以批量生产各种通用航空器和国内技术领先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建成年加工能力近千万吨的炼油化工基地,生产最高标号的特种水泥等等。时代真是翻天覆地,科学技术一日千里,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202353日于荆门

【作者简介】林发海,湖北荆门人,1932年2月1日出生,1948年8月参加工作,1955年2月入党,退休前任荆门市沙洋县沙洋镇人大主席。
(荆门日报社九派通手机客户端于2023-5-4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