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1、楚都鄢城西南崇山峻岭中日景 群山蜿蜒,峰峦耸翠,老莱子一家和他的弟子们在森林中艰难地跋涉……。 旁白:楚惠王八年七月,老莱子一行从楚都鄢城厉山茅舍出发,向西南过鄀城、涉涡水,沿荆山主脉丛林中向南寻找新的隐居点。 2、路途中一山头日景 老莱子一行坐在地上小憩,一路长途跋涉,白鹿、青牛、弟子们显的疲备不堪,老莱子精神却仍然显得充沛。 尾随而来的大青蛇伏在老莱子身边,身上伤痕累累,老莱子抱起大青蛇检查伤口,拿出草药粉为大青蛇敷伤。子来、子祀过来帮助拭擦。 老莱子:蛇在十二生肖中是阴性最重的动物,它们对大自然的变化感应远远超过人类。可怜的大青蛇尾随我们翻山越岭实在不容易啊,老夫之罪也! 子苜:先生对大青蛇的情感胜过对弟子们的爱。 老莱子:天行有运,60年为一元,二十七个60年为为一大劫。那棵老松活了1620年,遇大窃而亡也,大青蛇和我正赶上老松大劫之年,才让我们受此迁徙之累。 大青蛇点了一下头,表示明白老莱子的意思。 子苜:唉!我们跟着先生住惯了那幢茅舍,再好的新居我也不会习惯的。 老莱子:一棵树木,春天到了发芽,冬天到了落叶,就叫顺应自然,如果它要冬天发芽,必然被冰霜打死。茅舍没有老松,尤如人和鸟兽一样没有了皮毛,焉能生存。继续住下去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我修道德也必然会半途而废。 子苜:先生毕生修道德,其诚心苍天可鉴。 老莱子:人若无志,如鸟无翼。不论富贵贫贱,活着都要有自己的志向,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炎帝尝百草,教农耕作。伏羲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他们都是有自己的坚定信念和追求而成大事者,我修道德与他们的成就相比微不足道也。 子来:先生修道德的坚定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永远是弟子的楷模。 老莱子站起来用拐杖指点远处一座山峰。弟子们顺着老莱子指点的方向望去,只见其山堆蓝拥翠,生气蔚然。 老莱子:那座山形如覆船,状如卧象,当是我隐居之处也。 3、蒙山前的一条河道内 两岸树竹匝密,无路通行,老莱子一行只好沿着小河中心涉水前行,竹木遮天蔽日,人行其中犹如洞中穿行,阴森恐怖。 老莱子:我观河水清澈,前面不远处必有清泉,到了泉口,便是我们新居之地也。 子苜和子祀听了高兴的唱起了歌。 突然一阵黑雾涌来,霎时伸手不见五指,如黑夜来临。大家一阵慌乱,相互喊叫起来。老莱子迅速抱住赖氏和赖氏父母,坐在河边的石头上躲避。 老莱子:弟子们不要惊慌,我们被天幕迷魂罩迷着了,原地蹲下,一会儿迷雾就会散去。 两只白鹿在黑暗中乱窜,只听的“扑通”一声后没了声音。黑暗中隐隐传来鬼哭狼嚎声。 半个时辰后,迷雾果然退去,弟子们搜寻白鹿行踪,发现不远处的河岸边有个地下水洞,小股河水哗哗流入洞中。 子苜:先生,白鹿可能掉进地下水洞淹死了。 老莱子来到洞口,仰天吸上一口气,口念咒语,双手交叉向水洞运气发功,两只白鹿从洞底浮上来。只见两只白鹿头骨撞的粉碎,虽然已经死了而双眼还圆睁着。大家望着凄惨的白鹿落下了眼泪。 子祀:可怜的小白鹿,你就这么走了。 老莱子:悲夫!白鹿是为主人而死啊!鹿尚如此,难免人或为知己者死也!天幕迷魂罩一般在天狗吞日时和阴阳交替极旺之地才会发生,人在山中行走,白日遇到天幕迷魂罩,如果慌乱,会误入歧途,或坠崖,或落水,或中毒而亡。夜间行走如遇到天幕迷魂罩,如果慌乱,会六神出窍而亡。 子祀:依先生所言,遇到天幕迷魂罩时必须临危不慌,静观其变? 老莱子:正是,最好的躲避办法,就是原地不动,静观其变。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其它危险一样,骤然临之而不惊,沉着应对,方可险中求生也。 5、蒙山东麓日景 修竹、藤蔓、老树,一股清泉在悬崖下的石潭中汨汨涌流,泉流冒出的雾气在山林间弥漫。清泉旁的石壁上 “蒙山”二字特别显眼,老莱子上前抚摸二字,久久凝视。 老莱子:此“蒙山”二字乃昔日神农氏所书也。 子苜:先生,神农氏曾经到过这里吗? 老莱子:此去西北百里外有山曰“神农架”,乃昔神农氏所居之山。“蒙山”二字当为神农氏当年教化百姓开垦江汉平原时所刻。 大青蛇,小松鼠、青牛纷纷跃入蒙泉旁的小潭中洗礼。 老莱子扶老父老母蒙泉边坐下,用泉水为二老擦脸。 赖氏父:赖子啊,我年轻采药时来过蒙山,巫师说这地方地气旺盛过度,人住在这里易得颠狂之症。那鸡头、马仰山黑龙洞乃我祖所栖之洞,离这儿仅百十里地,何不去黑龙洞去住。 老莱子:你二老已在山上住了几十年,若去黑龙洞居住,会水土不适。此泉北百丈外乃坤地轴穴,可避山势冲煞之气,我与二老居此必然延年益寿也。 老莱子安排弟子们去泉北百丈外择地安家,赖氏扶二老一同离去。 老莱子在蒙泉边闭目打座。不一会崖壁上传来“轰隆”之声,随之一块大石飞砸在老莱子面前,细石飞溅。老莱子继续闭目打座,视而不见。 楚狂接舆从悬崖上飞身落下站在老莱子身后,老莱子无动于衷,仍闭目打座。 楚狂接舆:龙在深泉,凤在高天,良辰吉日,极蒙高迁。 老莱子(闭目):龙在深泉,或跃在渊,凤在高天,或翔在涧。 楚狂接舆用脚跺地,提示老莱子注意。 老莱子(仍闭目):来者是楚狂接舆么? 楚狂接舆:先生闭目何以知来者是楚狂接舆? 老莱子:此地非凡人可来。你人未到而先投石恫吓客人,不施礼而先立于客人身后,实乃藐视客人。这种作法只有你楚狂接舆啊。 楚狂接舆从老莱子后面走到老莱子正面前施礼。 楚狂接舆:先生临事不惊,闭目识人,有鬼神莫测之术,弟子佩服佩服,我本名叫陆通,号接舆。 老莱子仰天吸上一口气,口念咒语,双手合掌,向刚才落在面前的那块大石猛击一掌,大石飞出数丈之外。 楚狂接舆:弟子演练八卦太极之术,自以为天下第一,今日得见先生神功,大开眼界。 老莱子:十年前楚昭王登门请你出山辅佐他争夺天下,那是你建功立业的一次好机会,为什么放弃呢? 楚狂接舆:在这个世界上,能安天下的是聪明人,而破坏天下的也是聪明人。今周室衰微,诸候纷争,周室名存实亡,各国君主都想称霸,连年争战,生灵涂炭,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这个时侯我去辅佐昭王,会促使他野心更加臌胀,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屡发战争。即使我辅佐昭王成为一代霸主,我也因之成为一代名臣而流芳百世,然而那将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功名,违背我的本愿啊! 老莱子:君王圣明,才能使圣贤君子大有作为,君主无道,圣贤君子不仅会自己退隐,还会相互号召远离无道之君。如果大道不行,归隐当然是解脱的好办法。 楚狂接舆:君主凭自己的意志制定法规,要人民听从,这是蒙骗百姓,那就像要到海底开凿河道,让蚊虫背起山丘一样不现实,圣明的君主先端正自己的品行,然后再感化他人,让天下和谐共存。 老莱子:你不为物欲而丧失人格,不为世俗而丧失本性。你得道了。 老莱子再次来到“蒙山”石壁前抚摸“蒙山”二字。 老莱子:“蒙”者,浑沌之始,神农氏命此山为“蒙山”,意在告诉后人,江汉间此山为阴落阳始之界也,可见神农氏当年对此山的地理有特别的认识,其中奥妙几人能识! 楚狂接舆:弟子为躲避昭王求贤,已在蒙山躬耕修炼十二年,几年前有山鬼告诉弟子蒙山内洞壑纵横,水连巴蜀。其洞通七七四十九个暗洞,泉连九九八十一条暗河,先生通天文识地理,日后可慢慢探究其秘密。 老莱子:地因人显,山因人名,你我有幸享此灵山胜地实乃造化也。 楚狂接舆扶老莱子向自己的茅庐走去。 楚狂接舆:今日先生来了,弟子明日就该走了。从此云游天下,广结贤士,倘遇明主,则用先生道德之理教化君王消除战争,无为而治,让天下永远太平。 4、蒙山东麓楚狂接舆庐舍前 茅庐前后两重四合院,墙壁用石块和木头砌成。泉水绕茅庐流过,整栋茅庐被两棵状如伞盖的老松覆盖,一道飞瀑从悬崖上泻入茅庐旁的无声潭中,潭中时而有鱼儿跃上来,环境十分幽静。 楚狂接舆的茅庐正是刚才老莱子指定的地方,老莱子父母、赖子妻、子苜、子来、子祀正兴高采烈的收拾安家。 楚狂接舆:此庐原名“蒙庐”,在神农氏旧庐上维修而成,住在里面修道辟谷犹在山洞中,是先生修道德的好地方。 老莱子:你把茅庐让给了我,你去哪里居住呢? 楚狂接舆指了指茅庐后的山峦。 楚狂接舆:此去西北九里群峰顶有一盆地,十分封闭,自神农氏后无人涉足,俗称“天坑”,那天坑旁的白石岩下还有一深谷,名九龙谷,更是一处隐居躬耕好去处。我在那里还结有一庐,平时山鬼替我维护,我和夫人常于蒙山和天坑两地轮流居住,我夫人前日已先去天坑,我去小憩几日,即启程西去巴蜀一游。先生将来倘遇不便,即可速去天坑避居。 老莱子吩咐子苜搬来一捆书简,送给楚狂接舆。 老莱子:此书简乃我客居周室时所得伏羲《八卦》孤本和我所著《道德经》十五篇首稿。 楚狂接舆立刻跪下接受。 楚狂接舆:弟子一定不辜负先生厚望,潜心钻研,让它传之万世。 楚狂接舆怀抱书简离去,走了一段回头。 楚狂接舆:先生保重,别忘了去天坑看看,弟子去矣。 老莱子:喏,该去的时候一定会去的。 楚狂接舆消失在茫茫密林中,几只白鹤凌空盘旋,一群鲤鱼在茅庐旁的瀑布下跳跃。 老莱子站在茅庐前望着鄢城方向若有所思。子苜搬来凳子让老莱子坐下。赖子妻端来几个梨子。 老莱子:父母的卧房收拾好了吗? 赖氏:二老很满意,只是觉得这里条件虽然比厉山茅舍好,还是有些不习惯,相信时间长了就会习惯的。 老莱子:放不下过去,就走不出明天。前日如果带上家具行走,恐怕永远到不了这里。人要轻松的活着,拥有财宝,会担心盗者,拥有高官,会担心刺客,“无为”的道理几人能懂啊。 赖氏:妾预感厉山的茅舍会发生什么事? 老莱子:我也正为此事担忧,那老妇居我清静无为之地,如不以善心规范行为,必生祸也。 赖氏:先生有轻功飞身之术,明日何不回去看看。 老莱子:顺其自然吧,该来的要来,该去的要去。那鬼谷子福大命大,当无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