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8-4-30 20:23 编辑
文渊阁探秘 刘焕藻 近日,一次偶然机会,有幸认识九龙谷谷主李勋明先生。早于本世纪初,坊间传闻有位达人看好九龙谷那块风水宝地,异想天开要将其打造成旅游观光或养生修炼的多功能风景胜地。当时社会上很多人对九龙谷这个名字甚感陌生,尤其是我更是一无听知,所以对这则传闻毫无感觉,也根本无法吸引我对它的注意,后来连九龙谷这个名字也渐渐淡忘了。时光荏苒。料想不到相隔十多年之后,竟然在一个饭局上与当年那位传闻中的李勋明先生同坐一张圆桌上,彼此交杯把盏,重新唤起我对九龙谷的兴趣,也唤起我对李勋明先生一往无前打拼精神几分钦敬,大有相见恨晚之切。 李先生热情介绍,九龙谷已于癸巳年末落成一座旨在收藏和展示荆门本土学者文史著作成果和历史文献典籍的藏书楼,命名“文渊阁”,邀请我择日赴九龙谷赏光,如有大作,欢迎送至文渊阁珍藏。我一生以书为伴,间或也捉笔鼓捣一点东西,久之,读书、藏书已成了我日常生活难以舍割的嗜好。现在,承蒙李先生抬爱,我自然欣喜不已,自不待言。 其实,九龙谷离市区北去仅9公里,差不多人人耳熟能详,不过,于我而言,九龙谷毕竟是一块蒙着重重面纱的神秘之地,尚未识其庐山真面目,所以,赴约途中,闹出迷路的笑话。李先生听罢,诙谐调侃我是个假货包换的迂夫子。李先生欣然接过我送来的几本书,吩咐他的夫人孔方女士为我的送书善举拍照留念。当我亲眼目睹李先生把签有我的名字的几本文史著作,郑重其事放入一个用四方形防火玻璃罩密封的书匣子里的一刹那,我已经清楚意识到,我的名字将永远与文渊阁同在。假如有一天我轻轻地走了。我的著作却悄悄地留在文渊阁里,留在荆门的史乘里。 登临文渊阁,感觉阁里阁外处处流淌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名副其实的“文渊阁”。李先生吐槽:这座文渊阁建在九龙谷半山腰卧龙台之上,位居荆门西宝山至圣境山山脉中央,坐西向东,背倚老君台,面朝九龙潭,与九龙谷四周风景名胜上下呼应,台阁相缀,群峰环列,林木交篁,廊檐参差,拥九龙而接厚土,抱八峰而凌苍穹,气宇轩昻。基台占地面积330平方米,主体及附属工程使用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整座楼阁地地道道中式元素,分四层,底层门眉匾额题名“藏书洞”,大门两侧用蒙山条石镶嵌着一副楹联,上书“圣境藏宝,琼阁流芳”,右侧外墙出现一块“湖北省书画研究会荆门书画创研基地”的牌子。室内墙壁四周,挂满出自不同层次书画家笔下的墨宝。中央摆着一张硕大长形桌子,桌上铺着一面毡毯和文房四宝,敢情是社会上的书画精英们聚汇九龙谷切磋技艺,在此挥毫泼墨的地方。第二层门眉匾额题名“博雅斋”,大门两侧书写着一副楹联:“文章言故世,史乘载遗贤”。室内四周竖着一溜书橱,橱内藏满书籍,令人感觉书香横溢。第三层门眉惊现“文渊阁”三个字迹隽永耐看的题名,原来这副匾额出自荆门市前任书记朱同炳之手。大门两边的楹联书写着“积贤成道,厚德安邦”。大堂之上,立着至圣先师孔子铜像,顶悬康熙“万世师表”御笔匾额,左右联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两侧奉祀着道家始祖老莱子,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宋玉,构筑荆门城标的高僧智顗,东山书院创始人孙镛,宋代大臣、理学家朱震,初筑荆门城垣的陆九渊,荆门城隍爷聂炳,嘉靖皇帝朱厚熜,明大学士李维桢,清初名臣胡作梅,中兴荆门的名宦舒成龙,重农兴文的王庭桢,晚清名绅周瀚,民国高僧持松法师,中国近代考古学之父李济,现代杂文大家聂绀弩等十六位荆门历史文化名人画像及其简历。画像之下,陈列着一排用防火玻璃制成的密封匣子,里面珍藏着一本本来自地域内外反映社会各行各业的文史典籍。大堂后门悬匾,曰“尊宗追远”,两侧楹联曰:“文山砥砺知兴替,史海钩沉辨伪真。”文渊阁之上,就是楼阁的顶层,游客登高临窗眺望,九龙谷远远近近的胜景尽收眼底。 游罢文渊阁,留下两个谜团在脑海萦回:荆门历史上第一座文渊阁为何会与九龙谷结缘?欲解开这两个谜团,首当其冲弄清楚李勋明为何会产生创建文渊阁的冲动。 李勋明何许人也?从来自百度的讯息搜索到,李先生乃荆门团林人氏,头衔多多,择靠谱的来说,建筑工程师、荆门市楹联学会会长、市政协委员、九龙谷谷主等等,关键的关键是九龙谷谷主,换句话说,是九龙谷地主。但凡认识李先生或与李先生过从甚密的人,对李先生关心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热情支持各种正能量的文化活动印象深刻,甚至交口称赞。李先生性格豪爽仗义,为人古道热肠,壮年后浪迹江湖,结交各路朋友,人脉关系甚广。李先生还是个怪才,自幼天资聪慧,悟性过人,爱好广泛,什么书都渉猎,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史哲经,博识洽闻,样样精通。偏爱钻研古典诗词,尤其擅长赋韵创作。他创作的长篇韵文《荆门赋》、《漳河赋》获得全国性征文二等奖,其中《荆门赋》被刻写在市生态运动公园南大门入口一侧的建筑物上,广为宣传,名噪一时。李先生坚持舞文弄墨不辍,至今撰写发表地理风水、城市规划、史志散文、诗词歌赋等文章余千篇早已见诸于国内外报刊杂志及网络。《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城市规划》一文列入《2011年高考试题文综历史部分(全国卷)解析》。整理、点校、勘误并出版45万字的清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编著《荆门圣境山》、《江汉民居》,编写3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老莱子传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先生以当个文人为荣,常常与文化圈子的人为伍,市文联有什么活动他都热情邀请到九龙谷去找灵感。经过一段时间潜移默化,李先生萌生欲将九龙谷演绎成彰显荆楚历史人文特色的文化基地——这也许是文渊阁华丽现身的谜底之一。 九龙谷是一方静谧的绿色世界,这方世界是由山、谷、泉、池、树共同造化而成。山有九座,谷有九条,每座山就是一条淩空飞舞的龙,九山绕谷,故曰九龙谷。深山涌出泉水,昔日老莱子隐居九龙谷,掬泉而饮,故曰老君泉。泉水涓涓流出汇成池,池水负阴而抱阳,故曰太极池。池水涓涓流出汇成潭,潭是龙栖息之地,故曰九龙潭。文渊阁自踞一峰坐落九龙潭之滨,倚老君泉、太极池地理风水,环拥八峰厚土,占尽天时地利,文运皆可亨通。这里的树都是野生的,满谷的松树、栎树、龙须树,漫山的银薇、紫竹、阴阳柏,每棵树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遍地的杜鹃、墨兰、瑞香、紫藤、石蒜……藤蔓依偎着树木,树木簇拥着山峦;鸟翅伴随着白云,白云回响着鸟鸣。空气清新而湿润,阳光温暖而柔和,远离闹市的喧嚣,回归山野的宁静。现实将九龙谷文渊阁定位在这样一幅大自然美妙的画卷里,可见贡献这一杰作的人——李勋明先生当初用心的良苦。 九龙谷位于荆门城区近郊西北约6公里,地处秦岭南支荆山山脉余脉,错落有致耸立着9座山峰,以及众多山垭、山洞、山泉、山涧、石岩、石岭。这9座山峰,集圣、仙、灵、文四气于一身,终日苍烟霭霭,仙气飘飘,历史上就是一块风水宝地。九龙谷白石岩之巅,建有玉皇阁,阁之下,绝岩削如立壁,矗若攒剑,俯似卧龟,腰悬老君殿,脚踏九龙盘谷。有古碑记:“玉皇阁其地灵气所冲,为岳降神。”昔人“择白石岩麓修筑坛堂,四方善男信女皈依祈神,膜拜云集” 。一旦香火冉绕,有求必应,十分灵验。 晚清末年,在九龙谷发生一则重大新闻事件:荆门籍拔贡,官至四川广安知州并赐正四品中奉大夫衘的周瀚(荆门籍举人,战死吉安前线,官拜江西按察使兼理布政使周玉衡之五子,坊称周五爷)不幸病故。遵照生前遗嘱,周瀚逝世后,其棺木由七十二条大汉抬至九龙谷白石岩麓下葬。至今,在周瀚墓前,仍留下残缺的墓碑及阴刻的碑文:“清故先考周公讳瀚府君之墓”和“公官四川,生于嘉庆戊寅(公元1818年)五月二十八日寅时,卒于宣统辛亥(公元1911年)五月十六日,享年九十有四”。为了弄清周瀚为什么把墓地选择离荆门城西北6公里远的白石岩,李勋明先生曾多次到实地踏看,其墓坐辛向乙,背倚双龙峰,面朝九龙珠。据当地村民介绍,九龙谷西北半山腰遗有周瀚屋场一处。经李先生考察,该屋场位于高数十米的悬崖下,坐西向东,占地约四百平方米,残垣断壁掩于密林之中。由于地面没有发现什么残存瓦砾,故推断其庐独僻高峦一隅,为木架石墙茅庐,实乃一处绝妙的高士隐居地。据周氏家谱记载,周瀚有二子生于该庐,即老二贻壬生于咸丰己未(公元1859年),寿24岁;老三贻泉生于咸丰辛酉(公元1861年),寿45岁。周瀚的父亲周玉衡及三哥厚光、四哥厚炽先后战死吉安,当时周瀚38岁,正在四川做命官,按照清廷规矩,周瀚必须辞官回家为父守孝,可见该屋场落成于周瀚为父守孝期间。古代人守孝,过的是隐居生活。问题是,周瀚为什么选择来九龙谷白石岩隐居,死后也葬在白石岩呢?据荆门州乘记载,中国历史上二十四孝之一的老莱子曾经在九龙谷隐居过。所谓老子、老莱子实为一人。老莱子被道家学派和道教界尊奉为太上老君。老莱子以隐和孝著称于世,为荆门历史上第一文化人也是不争的事实。周瀚效法老莱子的隐和孝,自诩为孝子,结庐老莱子曾经隐居过的地方,以求沾光老莱子的圣气和孝气,为父守孝,这样的心态,完全符合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 九龙谷每条路、每面墙、每道廊、每座院,碑碣、联作比比皆是。沿小径拾级而上1200步,到达白石岩景区,碑文石刻更是随处可见,大都是骚人墨客得意之作。登上白石岩,两尊雄奇白石如巨碑耸立天地间,无字胜有字,又称天碑峰。站立岩巅,极目四顾,楚望台、卧龙台、老君台、仙人打坐,处处仙气氤氲。位于龙脖垭的八仙台,传说古中州人张丽墟得八仙点化,在此隐居,更是仙气十足。 九龙谷半山腰雄踞一座庙宇,白墙青瓦,古朴庄重,这便是老君台。道教始祖老子神像端坐云台,慈眉善目,睿智的祥光笼罩殿堂。传说老子曾在此结庐隐居,著《道德经》五千言,后骑青牛出谷,莫知其所终。为了彰显老子的功德和《道德经》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明代九龙谷就有老子祠。无论在中国历史上抑或今天,也无论在官方抑或民间,老子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也是恒久的,面对这位神秘而朴实的思想巨人,后人无论用怎么样的方式去敬畏他都不为过。 回到文渊阁孔子铜像前,而且之前要洗手、净身、刷灵魂,恭恭敬敬点上几炷香,然后站在像前认认真真鞠几躬,念念两侧的楹联:“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这时人们会觉得,文渊阁是有志之士立徳、立功、立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培育理想情操的好地方。 2018年4月27日创作 通联:荆门市国税局退休干部 地址:荆门市掇刀区象山大道170号 奥林雅苑4栋2单元603 联系电话:13581322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