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冢”在明清时被称“祖师冢”探源 刘 芳 在沙洋五里镇严店村有一左冢(注:2000年,配合襄荆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湖北省文物局组织省、市考古队对左冢及附近两座小冢进行了考古发掘),当地世代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伯桃之墓,然而查《荆门直隶州志》,该冢却标记曰:“祖师冢”,这是为什么呢?笔者有幸读到本地文化历史研究专家李勋明先生在《荆门羊角寺探微》一文中提出这一疑惑。巧的是,笔者从小在这里长大,听到过很多关于左冢的故事和传说。带着这一疑惑,笔者开展了多年探究,希望能拂去历史的尘烟带给我们的疑惑。 族人世代相传,明初我祖刘氏七人自江西乘船至荆州下船,背负一尊祖师铜像行至现沙洋五里镇严店村左冢处,累乏无力前行,见左冢巍巍,有供奉祖师之气象,故落籍于此。插标为记,犁地做界,供奉祖师铜像于左冢。我祖从现左冢处驾牛犁地至现李集青龙(实应为清隆)村时,犁铧折断,故左冢至青龙沿西港河一带为我清隆堂族人世代集聚居住之地。查《荆门清隆堂刘氏宗谱》(注:内载清咸丰九年《荆门清隆堂刘氏宗谱》遗存影印件)载:我刘氏彦甫公之来自江西也。或为辟世,或为辟地,或为辟人。其详不可考。但闻遥遥数千里,自肩铜身祖师一尊落籍于三台山即祖师冢,其敬奉神明。《荆门清隆堂刘氏宗谱》记载印证族人世代所传不虚,结合《荆门直隶州志》标记图,笔者推断,明清时“左冢”被称“祖师冢”,因清隆堂刘氏先祖于明朝时供奉祖师铜像于“左冢”而被时人称作“祖师冢”。 通过谷歌地图搜索青龙至左冢沿西港河一带,从北至南沿河分布着二房塆、三房塆、四房塆、五房塆、六房塆、七房塆。这些塆子里皆世代居住着我清隆堂刘姓族人,故笔者进一步推断:清隆堂刘氏先祖肩祖师铜像落籍于此地后,不仅在当时使“左冢”被称呼为“祖师冢”,而且使青龙、三台山、二房塆、三房塆、四房塆、五房塆、六房塆、七房塆得名。青龙实应为清隆,因族人在此修建清隆堂祠堂,时人谐音误作青龙,流传至今。三台山,故名思意此地应有三个高台,台一为“左冢”(当地人称“大左冢”),台二为“小左冢”(位于“左冢”东北低处,当地人称“小左冢”、也称“桃树冢子”,仍在),台三为我祖刘氏彦甫公之墓(宗谱有记:位于“左冢”东北半里,立有无字碑。走访当地人得知土改时被平)。 清隆堂先祖背来的是什么祖师铜像?为什么在当时可以产生那么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左冢”的称呼为“祖师冢”呢?后来当地人为什么又不称“祖师冢”了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请教专家、查阅资料、走访了族人和当地长者。 明朝十分信奉道教真武祖师,尤以湖北为盛,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现在湖北武当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荆门清隆堂刘氏宗谱》载:其敬奉神明,故推断我祖背来的应是真武祖师铜像。在走访长者刘登甲(五里镇金台村村民)时得知:我祖7人落籍“左冢”后,供奉祖师铜像于冢上,建有庙宇房舍(推断应为祖师庙,这一陈述与李勋明先生在《荆门羊角寺探微》一文中提到考古发掘时,“左冢”上多砖瓦遗物,推断其上曾建有庙舍不谋而合),焚香燃烛,安排有族人日夜值守。直至民国时,因动荡不安,无人值守,铜像被另一宗族刘姓人氏偷卖与日本人。从此,被当地人供奉了几百年,在当地曾产生重大影响的祖师铜像消失了,“祖师冢”的称呼也随之消失。 另:在走访居住在“左冢”附近的老人李久凤(已故)时得知,民国时,一和尚曾住于“左冢”上庙舍内一两年,其走后,当地人才发现,其卧室内挖有盗洞通墓内。 人世变幻,千古芒昧,历史的尘烟覆盖了多少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