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0|回复: 0

湖北江汉地区四合院民居建筑文化考略

[复制链接]

1030

主题

1954

帖子

85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81
发表于 2023-7-10 09: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3-7-10 09:58 编辑

        湖北江汉地区四合院民居建筑文化考略
                                                                                   李   勋   明     
   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典之一。为了保护古民居建筑文化,从2004年开始,我们对江汉平原北部的荆门行政区域以及当阳、远安、南漳等县市民居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勘查情况归纳如下:
   江汉民居基本都是四合院,俗称三个大门,五个大门,八个大门。这些四合院或散落于平原,或连排于丘陵岗埠,或独隐于山窝,或连排为湾,形成自然村,或组合为集镇。最小的四合院占地面积约150平方左右,中等四合院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左右,大四合院占地面积达1500多平方以上。经济条件差的家庭为土坯房或茅屋,经济条件好的四合院外围大都为青砖斗墙,小青瓦屋面。前立面设有徽派飞垛,檐口博风线绘制吉祥草或人物图案。不论是三正三厅和五正五厅,平面布局都是前楹为厅,后楹为堂,左右为厢房,中间为天井,前后一进二进到五进或更深。常用建筑模数,前厅净深为3.3-6.5米,檐高2.6至4米之间,左右厢房深4.5米左右,宽度根据四合院组合大小确定。天井回廊宽0.9至1.2米,堂前走廊宽1.7至2.2米。前厅大都为三间,中间设两道过梁,也有不设过梁,只一间为厅的。后堂净深一般为5.5-6.5米,宽4.2米至4.5米,也有宽达5.5米的,后堂两侧卧室深度与堂屋一样,宽度一般为3.3米至3.6米。有的在后楹房屋间设有暗室,俗称“隐子屋”,以备避难或隐藏贵重财物。
   江汉民居大门和堂门基本在一条中轴线上,不像北方四合院大门开在左侧。前厅均有木制保壁(玄关),不让人从大门外一眼看见堂门,俗称避煞,实为聚气。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有的大门和堂门不在一条轴线上,向右,或向左错位,如虎臣湾堂门与大门在中轴线上向右错位近4米,这种情况在荆门民居中很少见。   
   山区民居依山就势由低向高推进,有的前后落差达1.2米以上。山区四合院前墙一般不出飞檐,檐口高度均在4米以上,原因是山区人户少,不出飞檐或抬高檐口有利于防盗防火。大门一般凹进1米-1.5米,也有向前凸出门庭。如东宝区石桥驿镇花园村的赵坡老屋前墙檐口高达5米以上,门庭单独凸出(亦称朝门),宽4.2米,深3米。大门门框、门扇用硬质杂木制作,厚度达12公分。石门槛、抱鼓石与门框镶嵌在一起,非常坚固。经户主介绍,当年日本人来犯,十几个人也没撞开,放火也没有烧着。
  平原地区民居无山环抱,必在屋前挖一水塘,填高屋后园部,种上竹树,形成后有屏障,前有水抱的宜居环境。有条件的民居还要挖一圈护城河,如团林镇蒋集村的蒋家台四面护城河环绕,纵横400余米,占地几十亩,只有一桥通内,城垣上林木森森,尤如城堡,既安全又藏风聚气,形成一个小型的世外桃园。
  平原地带的民居屋架普遍比山区屋架低1米左右。墙体多为土砖墙,前墙均向外伸檐出廊,宽度1米至2米。易遭水灾的地带,房屋结构设计则全用立柱支撑,墙体只起隔断作用。如屈家岭下阳村现存的一栋四合院古宅,整体结构为木制框架,屋架全靠立柱支撑,即使把墙拆光了,房屋仍不会倒塌。
  集镇上的民居连排为街。房屋扩建无法向左右延伸,只好向后推进,形成二进三进或五进,甚至深达十多进的前后四合院。如钟祥市石牌镇和京山县坪坝镇街面房,有的向后推进深达八进,并且都设有阁楼,即明一层暗两层。街面户与户之间为了防止火灾,不少邻居间共墙搭檩的山墙设高出屋脊的风火墙,以防一家失火殃及多家。条件好的街房除了与左邻右舍之间建有风火墙相隔,也有在自家前后几进房屋之间设一两道风火墙相隔,以免一旦发生火灾,不至于把自家前后房屋都烧光。
   江汉民居房屋基本都是坐北朝南或东西向,座南朝北的房子很少,但也有例外,如东宝区石桥驿镇的赵坡老屋三个大门三进四合院,坐南朝北,五百年人才辈出。马河镇院子河村九十九间屋也是坐东南向西北,人丁兴旺。根据笔者观察,这两栋老宅之所以朝北,其原因是房屋为了顺应周围地理山势。
   古代堪舆学在民居建筑中广为应用,理想的老宅大都选址在四象环抱之地。四象:即后有靠山(玄武),前有畈地(朱雀),左有(青龙)护山,右有(白虎)护山。笔者调查中发现,右白虎山高于左青龙山的民居确实有旺女不旺男之象。如马河镇廖氏老屋前面右白虎山高于左青龙护山,而且距房屋很近,有损丁之象。故房屋初建时就没有在正面开大门,而是从左青龙方厢房另辟大门出入,意在追求既旺丁又旺财。尽管如此,仍有损男丁之象。该屋从清朝乾隆年间建房以来,几乎代代招婿延续香火。如远安县樟木村曾家大花屋,房屋座落在一块较封闭的山谷中,整栋建筑七进院落,大小房间74间,占地面积2044平方米。笔者去考查时,发现该屋白虎当旺,我当即断定,此屋场发女不发男。加之前面朝山太远且低下,所以我又断言曾家老屋没出过大贵人,因为出贵人重在看朝山,经查该屋场确实旺女不旺男,几百年未出大人物。虽然该屋曾经采取加门厅、改门向,意图调整风水环境,可惜作用不大,这也说明环境对人居影响是多么大。     
  江汉四合院民居功能布局蕴涵礼仪规制。长者居堂屋左边(俗称大首),子孙居右室(俗称小首)。堂屋为一家神圣之地,正面均设置神案或神柜,供奉家神或列祖牌位。如笔者老宅堂屋神柜上竖“神祖位”三字大匾,匾上又挂有“德有春天”横匾,两边山墙挂满寿匾婚联,壮严肃目。两侧厢房为厨房餐厅或晚辈居室。前厅为公共空间,中间的保壁门一般不开,只有在迎接贵客或举行婚寿大喜事时才开启。
  江汉地区四合院民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逐步衰落,其主要原因是采光和通风条件比现代房屋差,没有窗户或者窗户很小,采光主要靠屋顶几块玻璃亮瓦。加之四合院四面坡水,建房工序比现代建筑复杂,青瓦屋面还需经常翻修。其实,利用现代建筑材料修老式四合院,多开几个窗户就完全可以解决老民居采光通风条件不足的问题。
  江汉地区四合院也是古人经过几千年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民居建筑精华。其四维空间顺应了“物物皆太极”的自然之道,其功能布局合乎中华民族礼仪之道,其建筑结构与人体生命健康达到最大和谐相与。不论岁月如何变化,四合院永远是最佳人居建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4035837号-1

GMT+8, 2024-11-1 08:18 , Processed in 0.0519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