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01|回复: 6

也说古当阳选址及迁徙

[复制链接]

1057

主题

2067

帖子

915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56
发表于 2019-2-12 16: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说古当阳选址及迁徙
李勋明
    关于古当阳位置变迁,史料记载颇多,疑点也多,众说纷纭,几十年来有学者不断发表考证文章,可惜没有形成共识。下面归纳部分学者的相关文章,略述己见:
    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幅载当阳县治在荆门市南团林镇一带,三国吴当阳县治移至今荆门市漳河镇至周集一带,在晋至南朝齐之间又西徙一次。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石泉先生认为汉魏六朝时的当阳在今宜城西的七里岗和朱市西南。但是历史学者黄红军认为石泉先生所说的宜城西小小的七里岗与长坂之名不符,只有从掇刀石到十里铺这条百里长岗,才足以当“长阪”之名。黄红军认为历史上的“长阪”位于今荆门南掇刀至十里铺的百里长岗上,这条长岗在春秋时称为阪高,自古为洛阳到江陵的通道,古当阳在团林铺西北一带。
    原荆门市文物局局长李云清先生于1991年在《江汉考古》杂志第四期撰文《长坂坡战场地理位置初探》,认为汉当阳城,一是在荆门市区南双泉村,遗址上发现数口水井及多处汉墓,面积8平方公里,时间在西汉时期。二是在袁集,当地称阴界城,面积4平方公里,为东汉至西晋时期遗址。他认为双泉遗址为早期当阳故址,袁集遗址为东汉末期当阳县址。
    荆门市社科联李伯武先生在2008年《沙洋师范学报》第4期发表《长阪古战场遗址考辨》中与李云清先生观点一致,认为汉当阳所在地位于城南双泉和袁集,长坂在今掇刀一带。当阳县治“初治东城”再迁“故城”,从汉代到明初一千多年间经过多次迁徙,才立于今天的玉阳镇。
    宜昌袁瑾、袁在平先生2011年在《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发表《长坂之战发生在今当阳东北境》,否定了李云清、李伯武的当阳和长坂位置,认为当阳城始于荆门城南虎牙关,长坂之战发生在今当阳东北境育溪至脚东的汉襄阳大道上。汉当阳,初治东城,后治则在沮漳平原上。
    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王琢玺先生于2016年在《历史地理》杂志《汉晋当阳小考》一文中分析了李云清、袁在平、李伯武等人的当阳说之后,根据北京大学藏水陆里程简记,有当阳至销、鄢、江陵的里至,“销到当阳乡93里,当阳乡到江陵123里,合计216秦里,1秦里为415.8米,216秦里合今约90公里。考证秦汉销县在今荆门市北子陵岗遗址,今子陵岗遗址距荆州城即为90公里。按比例核算秦当阳乡,当阳在今子陵岗遗址南38.6公里处或荆州城北51.5公里,此处即今为岳飞城遗址。初步推断,秦汉至东晋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之当阳县即在今岳飞城遗址。   
    本市青年学者刘甫先生《“长坂”新探》一文,综合各方观点,倾向于“当阳淯溪说”。对于古当阳,尤其是秦及西汉当阳的地望,他赞同王琢玺先生通过对北大藏水陆秦简及湘西里耶秦简中所载“当阳乡”至“鄢”、“销”、“江陵”等各地间的里程换算,将西汉当阳定位于荆门岳飞城一带。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尹红兵先生一行对岳飞城一带实地踏勘,在该遗址俯拾皆是汉代陶、瓦等残片,尹先生等认为岳飞城当为一处颇具规模的汉代大型聚落而非宋代遗址。刘甫先生也曾多次赴岳飞城考察,所见情况与尹先生同。刘甫先生另查阅到1987年荆沙铁路考古队所发布的考古调查报告称,“白庙山墓地位于荆门市岳飞城的西面,共发掘秦汉墓54座……这批墓葬的年代约为秦至汉初”。岳飞城遗址周边发现如此庞大的秦汉墓群,无疑又为王琢玺先生观点增添了又一力证。
     综合史料及各位方家的当阳宜城说、团林说、双泉说、袁集说、任家垄说、莲花堰说、育溪脚东说、沮漳三角洲说、万城说、荆台说、岳飞城说,笔者认为秦当阳始于石牌古城,西汉当阳位于荆门至岳飞城一俄,东汉至晋西徙至漳水东岸一线,唐以后移至今当阳地。任家垄和沮漳三角洲地望最符合王粲《登楼赋》“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的地理环境。
    关于古当阳始于岳飞城,笔者认同王琢玺先生的观点,但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城镇一般都选址在两河交汇或临水处。当阳,顾名思义,其城应建在“当水”之阳,然而在荆门境内没有称“当”的河流或者湖泊,岳飞城似乎不具备水之阳的地理条件。查《荆门直隶州志·沿革·当阳》,“汉时当阳并荆门地,古城在今州治东,”“其治皆在荆台乡地”,似乎古当阳又曾经在今钟祥石牌荆台城。州志还有多处编县、荆台、昭丘与当阳相互矛盾的记载,令人费解。石牌古城史称荆台城、兰水城,“本编县之兰口聚,东汉初下江兵曾据此”。但是荆门几部州志均未提及“兰水城”。该古城呈半岛伸入汉水数里,在古代东、南、北三方均为湖泊,正当阳地,堪称鱼米富庶之乡,或许“当阳”名由此而来,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英布封当阳君或在此地。
    袁在平先生认为虎牙关为汉当阳的观点有待商榷,一是虎牙关地势太高,地基皆石又无水,不利于建城,地面也没发现城址文化堆积层。
    笔者认为与其说汉当阳在虎牙关,倒不如推定在现荆门老城区。荆门老城区独占荆襄古道咽喉,地处荆山之阳,竹陂河之阳,且两河交汇,二泉涌注,土地肥沃,藏风聚气,宜人居,宜农耕,周边百里无此优越的关隘阻守之地。古城地理环境也更符合《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汉当阳长坂之战。城北城南均有长岗,高店至月亮湖岗岭长达十余里,亦符合长坂地形,子陵岗南小河和田家冲下流的杨树港是张飞横矛河段。总之,荆门老城区地理环境最适合历史上的当阳古城选址条件。当然,这仅是笔者妄断,有待继续论证。
    随着更多学者关注当阳,加之考古不断得到新发现,相信古当阳的迁徙史一定会有正确的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7

主题

2067

帖子

915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5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2 16: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坂古战场在荆门考述
李柏武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秋,统一北方后的曹操南征荆州。寄居荆州的刘备闻知刘琮已降,匆忙率众避走江陵,曹军五千轻骑快速追击,在当阳县的长坂将刘备击败。长坂之战,本来算不上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斗,但因小说《三国演义》及民间文学、戏曲的大力渲染,成为既惊心动魄又脍炙人口的大战。
长坂古战场,在历史上本来是很清楚的,但是,荆门与当阳地域东西相接,汉以后称名经常变更、治所频繁迁徙、治域也屡有分合,以致在历代记述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随着明万历十年(1582年)当阳选定县城西南郊一小山岗树立“长坂雄风”石碑,并相继附会出不少传奇故事及英雄遗迹后,由“当阳长坂”衍生而来的当阳“长坂坡”则以假乱真、以假代真,不断接受仰慕者和游客的缅怀与凭吊,而真正的汉末长坂古战场反倒不为人所知了。
一、汉当阳治所在荆门
所谓“当时长坂”,毫无疑问,当阳县有长坂,长坂在当阳境内,但是汉当阳与今当阳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荆门与当阳,自商中后期起即为古权国地,治权城(今荆门市东南郊)。春秋时楚武王熊通克权置权县,遂为楚地。战国末秦大良造白起拔鄢郢置南郡,荆门、当阳随属。汉初,荆门、当阳地南境属江陵县,北境属编县,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析江陵及编县地置当阳县。汉当阳县域南接江陵,北连编县,东临汉水,西跨沮漳,包括今荆门及当阳的中南部地区。
长期以来,由于对荆门与当阳的历史传承没有搞清楚,于是对汉当阳县治所在哪里提出了许多不同观点,这也是后来导致乱点“长坂坡”的重要根源之一。关于汉当阳县治所在,《水经注》的记载十分明确:
《水经·漳水注》云:“漳水出临沮县东荆山,·····漳水东南流,又屈西南,经编县南,又南,历临沮县之章乡南”。郦道元注:“昔关羽保麦城,诈降而遁,潘璋斩之于此”。又云:“漳水又南,经当阳县,又南,经麦城东,······又南,至枝江县北乌扶邑,入于沮。”
《水经·沮水注》云:“沮水东南流,经沮阳县东南,······沮水又东南,经汶阳郡北,······沮水又东南,经当阳县故城北”。郦道元注:“城因岗为阻,北枕沮川。其故城在东百四十里,谓之东城,在绿林、长坂南。长坂,即张翼德横矛处也。”又云:“沮水又东南,经驴城西、磨城东。又南,经麦城西。沮水又南,经楚昭王墓。沮水又南,与漳水合焉。又东南,过枝江县东南,入于江。”
漳水、沮水向东南、南流至麦城南合流再南流入长江。《水经注》的记述表明,当阳县治有三处:一为“东城”,一为“故城”,一为时治。依此,则当阳县初治“东城”,再迁“故城”,后迁时治。当阳县治所的频繁迁徙为后世所认可,但《水经注》记录的迁徙顺序因人的改动而并不为人采信。《当阳县治》(清同治版)云:“晋隆安时,析当阳地置长宁县,长宁建于东,则当阳渐徙而西”。据陈楚云在《呼唤长坂》一文中考证,当阳县治从汉末到明初的一千余年间经过六次迁移,才最后定位于今天的位置——玉阳镇(当阳市区)。《当阳县志》(1992版)载:当阳县,汉治东城,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移治麦城,梁大同年间(535——545年)移治荆台。《当阳县志》(清同治版)载:“唐武德六年,改平州为玉州,仍以当阳县名,县治即玉州治,则玉阳山下之建治当自玉州始”。
汉当阳县治“东城”的位置,杜预注《左传》时也有提及。杜预生活在魏晋之交,曾任晋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长期征战于荆襄地区,因灭吴功封当阳侯。杜预还是《左传》专家,自称有《左传》僻”,注有《左传》名世。《左传·庄公十八年》:“初,楚武王克权。”杜预注:“权,国名,南郡当阳县东南有权城。”权城见于《水经·沔水注》,云:“沔水自荆城东南流,经当阳县之章山东。······沔水又东,右会权口,水出章山东南流,经权城北,权水又东,右会权口,水出章山东南流,经权城北,权水又东,入于沔。”郦道元注:“古之权国也。《春秋·鲁庄公十八年》:‘楚武王克权,权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是也。东南有那口城。’”权水,即今竹皮河,《大清一统志》云:“(权水)源出荆门州西,东流经州南,又东流至钟祥县西南,入汉水”。
权城西北,当阳“故城”以东一百四十里处,即荆门市西南郊掇刀一带,有汉当阳“东城”。据考古专家李云清在《长坂坡古战场地理位置初探》一文中考证,汉当阳“东城”遗址有二:双泉、袁集。双泉遗址位于荆门市南郊掇刀境内双泉村。遗址面积为六、七平方公里,遗址上限不晚于西汉,下限延续到东汉中期,是汉初至东汉中期以前的当阳县治所在。袁集遗址位于双泉遗址西偏南七公里,俗称阴界城。遗址面积四平方公里,为东汉末年的当阳县治所在。当阳县治所的西迁,是发生在晋隆安以后的事情。晋隆安以前,当阳县治一直在漳水以东,以后则逐步西迁,最后到达沮水流域,以后虽历经多次迁徙兴废,但始终建置在沮水以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5-11 06:44 , Processed in 0.04773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