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2-9-3 22:26 编辑
荆门地脉旺克主,为什么没有克倒朱老总?
我在闲话(七)中曾经戏言荆门城市地脉磁场过旺克主,但是,却没有克倒朱老总(朱同炳)。回顾荆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朱老总一班人主政时间就约占一半。
时事造英雄。朱老总一班人主政荆门任内正赶上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也是荆门自清舒成龙治州后第二次中兴的鼎盛时期,エ业突飞猛进(葛州坝水泥厂、金龙泉等一批中央在荆企业和本地企业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老城区和东城区延伸了约三倍),文化遗产不断恢复(老莱山庄、龙泉公园、岚光阁、龙泉十亭、陆夫子祠等一些主要城市人文景观在他们任内都逐步得到了翻新和重建)。他们给荆门人留下了一笔重彩。
他们没有走,他们把根植在了荆门,至今还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如原副****焦知云先生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历尽10年搜集整理出版的《荆门碑刻》填补了不少荆门文化空缺……。
他们得到了荆门人的好评和尊重。朱老总一班人在荆门名利双全,干的轻松,退的轻松,他们的经验值得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能说朱老总一班人十全十美,我认为朱老总主政荆门时,除了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务虚,善于处理各种关系,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所以没有引来多少骂声。他们不仅获得了政绩,还为荆门本土培养了一批好干部,如原东宝区委书记胡道银颇有朱的风格,为人谦虚谨慎,事必躬亲,他在东宝主政时,狠抓城乡统筹发展,“经营城效”做的有声有色。得到了东宝上上下下干部群众的好评。
荆门人不会忘记朱老总一班人对荆门的贡献,也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荆门做了好事的官员:如鲍薄汉、刘天德、邵自修、刘声玉、华菁、张宝庭、赵以森、李宗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我们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荆门城市和人事兴衰,该来的人要来,该去的人要去,遇不到明主我们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