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诗话荆门“奇葩”水金莲(严勇)

0 / 995

704

主题

929

帖子

356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61
发表于 2025-2-13 13: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话荆门“奇葩”水金莲
严勇
   荆门水金莲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水生植物,形似莲,叶似浮萍,花蕊金黄,四季常开,历代文人称之为“金莲”、“水底莲”、“金菡萏”、“黄玉花”、“潜花”等。水金莲对生存的水质有着特殊的要求,故只生长于荆门象山四泉及文明湖、龙泉书院方塘、子陵上泉等水域。自北宋以来,历代墨客骚人都赞不绝口,留下诗篇不计其数。那么,就让我们循着诗人的足迹,去欣赏荆门“奇葩”水金莲的独特魅力。
   据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荆门蒙泉中的水金莲是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荆门知军李参从荆门上泉移植过来的。《舆地纪胜》卷七八《荆湖北路·荆门军·蒙泉诗》记载云:
   金莲初自上泉来。李参诗注曰:“余守军日,植于此中。”则金莲,李所种也。喻陟诗曰:“游蜂与狂蝶,无计旁檀心。”
   李参虽只留下一残句“金莲初自上泉来”,但是充分证明蒙泉的水金莲来自上泉。换言之,蒙泉中的水金莲当是荆门知军李参从上泉移种而来的。这也说明,最早荆门水金莲只生长于上泉之中。喻陟,字明仲,北宋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元祐八年(1093),曾为湖北转运副使,其诗作正是写于任上。南宋嘉定五年(1212),京湖制置使刘光祖过荆门,闻上泉之胜,携家来游,写下了《游荆门上泉寺》诗二首,其中有句云:“碧玉潭深黄玉花”,诗中的“黄玉花”正是上泉中的水金莲。至于上泉的水金莲从何而来,有待考证。
成书于乾隆十九年(1754)的《荆门州志》亦载云:
   〔上泉寺〕在州北三十里灵鹫山上。其泉上涌,因名上泉寺,又名上元寺,相传为东晋远公禅师建。泉水灌田数千亩,附近居民无干旱之虞。宋熙宁中,山泉喷溢,有髹器、纺车流出,字志“嘉州”,盖泉与蜀道通也。泉上有文昌阁,泉池周十余丈,中产金莲,四时有花,容与波际,不出水面。……
   上泉即位于今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镇建泉村。荆门州志专门写到上泉中的水金莲,言其“四时有花,容与波际,不出水面”,四季开花,而且不出水面,真是荆门一“奇葩”也!
   自从李参知军将上泉的水金莲移植到蒙泉后,凡是见过者,无不留下赞叹的诗句。北宋治平三年(1066),江陵观察推官刘挚游荆门,写下了《荆门军惠泉呈李使君舜卿》一首五言长诗,是继李参后第一位写及水金莲的诗人,诗云:“波底金莲花,万叶绿绮缛。”崇宁四年(1105),京西转运副使李复按巡各州时至荆门,写下了《荆门军蒙泉》一诗,亦赞曰:“秀吐金莲熠熠幽”。
到了南宋,凡是到过荆门的诗人必写蒙泉,写蒙泉更是必写水金莲。其中,绍兴二十八年(1158)出任荆门知军的洪适,专门写下了《金莲》一诗:
   绿衣黄里水苍笄,朝暮凌波步武齐。
   一种清高乐泉石,移根不肯污涂泥。
   全诗突出描写了水金莲“绿衣黄里”的特色以及“移根不肯污涂泥”的清高。
   洪适甚至还在《〈荆门集〉序》一文中,对水金莲有详细的描摹:
   ……二沼皆有莲,惊流溅沫,束为曲涧,然后吐为长溪。旧曰蒙泉,今曰惠泉。其莲四时有花,长簪而五出,黄中而绿表。其心紫,其须黄,其叶不凌水,光可以鉴。……
   此文本是作者为《荆门惠泉诗集》所作之序,竟然花如此多的笔墨写惠泉中的金莲,足见洪知军的情有独钟。而且从文中可知,在南宋时蒙泉与惠泉实为一泉,并不同于后来所言二泉。
   淳熙五年(1178),著名理学家张栻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游荆门蒙泉,写下《题蒙泉》一诗,对水金莲称赞有加:“奇葩镇作黄金色,倒影深涵积翠堆。”绍熙元年(1190)六月,南宋心学大师陆九渊得诏出知荆门军。次年九月,从江西到荆门上任。陆九渊在著述中也多次提及水金莲。在《与陈宰》书信中有:“然蒙泉之与飞雪,金莲之与玉芝,未知孰愈。”《与刘漕》书信中有:“杏山崔巍,蒙泉清澈,金莲在底,华叶可数。”绍熙二年(1192)秋,荆南观察使张垓在陆九渊的陪同下游览蒙泉,亲书“蒙泉”两个大字(同年十月由陆九渊题款勒石,至今仍立于蒙泉旁),并题诗称赞道:“水底花开金菡萏,涧边石韫玉玲珑。”诗中的“金菡萏”,亦即水金莲。
   开禧三年(1207),赵汝鐩被檄相视荆门关隘,先后写下了《荆门行》与《蒙泉行》两首七言长诗,说“金莲似恨膻风染”、“金莲铺镜葩在水”。嘉定末年,诗人刘子寰过荆门,也写下七言长诗《荆门蒙泉》,亦言“池底金莲铺绿锦”。淳祐年间,刘子澄写下七言长诗《蒙泉行呈张敬父》,赞曰:“更有金莲吐泉底,历历星在银潢中。”
   淳祐十年(1250),著名词人李曾伯出任京湖制置使,过荆门,挥笔写下《题荆门蒙泉》一诗:
   向来亭上醉流杯,千朵莲花一树梅。
   金炬依然霜不管,琼琚犹待雪相催。
   凌波仙子欣无恙,姑射真人唤不来。
   风景则同怀抱异,倚栏欲去更徘徊。
   全诗重点描写了蒙泉中的水金莲,将水金莲比喻成金炬、琼琚、凌波仙子、姑射真人,让人足以想见其花开之美。诗的结句很是让人感慨,因为当时李曾伯出任京湖制置使,被朝廷寄予了从元兵手里收复襄、樊二城的重任,面对如此美丽的水金莲,诗人根本无心欣赏,所以说“风景则同怀抱异”。第二年(1251)四月,李曾伯调都统高达、幕府王登提兵成功收复襄、樊二城。宝祐二年(1254)正月,李曾伯于岘山崖壁书丹刻石纪功。25年后,南宋灭亡。
   元朝时,时任南漳县文学刘巽写下《题二泉》一诗,犹提到蒙惠二泉中的水金莲:“金莲断处见山影,露过林稀月在潭。”可是到了明清时期,文人墨客游览蒙惠二泉,再也没有提及水金莲。倒是清代龙泉书院山长马学乾诗中写到了龙泉书院方塘中的水金莲,其《龙泉竹枝词》云:
   灵鹫峰前水底莲,金花不断独年年。
   移栽自有神通手,争说荆园胜上泉。
   诗中说灵鹫峰上泉的水金莲年年不断,自从移栽至荆园后,其生长态势甚至超过了上泉。荆园处蒙、惠泉间,是龙泉书院的中心,园内小池塘称方沼,又称方塘,由清乾隆年间荆门知州舒成龙引龙泉水而成。舒知州舍近求远,到城北子陵上泉去引种水金莲,而且诗里只说荆园,不提盛产金莲的蒙惠二泉,也不说后来产金莲的文明湖和龙泉、顺泉,可见当时象山四泉中水金莲已不复存在。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开篇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时光不语,岁月无言。从北宋荆门知军从上泉移种水金莲至蒙泉,再从清代荆门知州舒成龙从上泉移种水金莲至龙泉书院方塘,数百年的光阴已然一晃而过。如今,上泉与方塘中的水金莲依然如期绽放,教人如何不生发出万千感慨呢?聊集句戏云:
   物是人非事事休,泉声遍野入芳洲。
   谁言水是无情物?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卢纶   长孙翱   李清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