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夫子祠 摘自 刘海章 主编《荆门历史风貌》 辑录 刘芳 陆夫子祠坐著在 门古城西象山东前的文明湖西南岸,祠北有象山四大名泉、龙泉书院和老莱山庄,祠南是建筑于唐朝的唐安寺。祠前有清河桥,文明湖的泉水流经其下,向东注入竹陂河。古祠倚山傍水,掩映在苍松翠柳之中,四季鸟语花香,景色宜人。 陆九渊,字子静,自号象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陆九渊受命任荆门知军。他上任后,立即奏请构筑荆门城郭以巩固边防,抵御南侵的金兵。他在荆门任职期间,采取过一些措施 ,改革官场陋习,改变了旧的风俗习惯,很受荆门百姓的爱戴。他死后,光宗皇帝封谥他为文安公,所以陆夫子祠又叫陆文安祠,俗称陆公祠。 陆九渊与朱熹齐名,是南宋两大哲学家,当时社会上称为朱陆二派。陆九晚渊年曾在荆门象山讲学,他的遗著被编成三卷《象山先生全集》留传后世。在荆门象山东腰。有他当年讲学的遗址,即荆门“三台”之一的讲经台。遗址上建有纪念他的仰止亭。他在象山东麓设立象山书院,“听讼于此,讲学于此”。明孝宗弘治年间,参政(官职名)钟文俊为纪念陆九渊夫子把象山书院改建为陆夫子祠。正殿三间供奉陆九渊的石像;后殿三间,供奉文昌帝君,两旁各有厢房五间。 陆夫子祠是一座石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祠门朝东,由头门、大殿(即正殿)、后殿、南北厢房和四周花墙等组成。头门飞檐走兽,大殿高大雄伟,后殿气势非凡,厢房清静整齐,是典型的民族风格建筑。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古祠,明朝建成后,知州高则巽曾修葺过。清朝初期,知州薛继岩、万萧裔都先后维修过。到了乾隆年间,古祠又日渐凋敝。知州舒成龙彻底重修古祠,每年的春秋两季在古祠举行隆重的祭祀。 历代赞颂陆夫子祠的诗词不少,仅录诗、词各一首: 陆文安公祠 [明]州牧程寅宾(富顺人氏) 幽岩发鼓吹,喷玉越山林。 吏隐避尘市,儒风托素心。 亭虚花自落,树密露还侵。 瞻拜先贤罢,思齐心不禁。 双泉步月过陆文安公祠 (调寄《醉春风》) 我爱双泉冽,况春宵景绝。 滴来花露冷于冰,别别别。 雾里高峰,耳边流水,城头新月。 荒祠连石碣,想象文安业。 万川印处总空明,彻彻彻。 鹿洞文章,鹅湖理学,象山风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