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3-7-14 16:26 编辑
闲话荆门城市发展(十一) “三圈一核心”占山得水 李 勋 明 闲话(4)中所提到的“三圈一核心”荆门城市规划布局,实际上也顺应了当前的城市发展格局。荆门城市地处荆山落脉处,千里秦蜀来龙到此峰尽水合,“三圈一核心”刚好抱住了荆山主脉来龙西、南、东三方,抢占了天势地理。 占山得势:是古代荆门城市选址蒙山东麓的主要因素。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都占据西安、洛阳或北京建都,“据西北而治东南”。毛****也是从南方绕道西北,抢占西北生门,然后建都北京俯治“东南财赋地”。所以荆门城市发展始终要依托西宝山(玄武)不放,得以占天势得地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决反对把首脑机关南迁掇刀的原因。 依水得财:大凡财赋地,必然是水源旺地。武汉地处长江汉水汇合处,河湖纵横,乃旺财之地。武汉在历史上为何不能成为帝王之都?原因就是无山占势,所以有水无山之地只宜发展经济。漳河水库修建后,使荆门城市即占了山又得了水,何愁财丁不两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建议城区向西与漳河接壤的理由。 “三圈一核心”的城市格局既相融又各有特色。目前,三圈中唯有“自然人文圈”最滞后,应加快推进步伐。笔者建议组织专班进行运作。1、拿出城区-漳河-圣境山三个景区的整合运作方案。2、提升象山景区品位。象山景区是城区唯一有卖点的景点,必须还其儒、释、道三教,把现唐安古寺、白龙观区域纳入象山景区规划建设。3、圣境山景区面积80余平方公里,(含金泉、石莲、团坊和尖山、袁冲村),自然人文景源分布广泛,应尽快完善规划和基础设施。 中国的企业只有十年左右的兴衰周期,就面临转产或成为包袱。文化旅游产业来的慢,乃千秋之业。古代留名青史的官员大多数重视古迹建设。荆门历史上的舒成龙、陆九渊就是一例。关于城区文化旅游,几年来我们的政府不断请专家来研讨,不断的组织干部出去考察,不断的成立专门班子,不断的出台文件,花了不少资金和公共成本,可以说市主要****们还是下了决心的。但是,几年过去了,没有进展,原因是对城市文化资源认识不足,再就是没有强有力的****班子抓落实。 “家花没有野花香”, 不少干部跑遍了”全国无数景点,游览了世界无数名胜,就是不坐下来看我们自己的!就荆门城区“三山一河而言,我可以武断的说没几个县级以上干部去实地踏看过,据说还有县、厅级干部还给来荆投资文化旅游业的投资商泼冷水……。 荆门城市文化的卖点在哪里?…… 推进城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在必行,不能再只打雷不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