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清末民国荆门主要商铺洋行

0 / 615

1057

主题

2065

帖子

914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48
发表于 2023-7-11 16: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末民国荆门主要商铺洋行
                              李勋明 2020-8-20
   荆门人历代以农为主,不善经商。故明末清初在荆经商者多为江西、安徽、河南、湖南等外省和咸宁、汉川、黄陂、天门、沔阳等外县客户,原籍人则多在农忙时处置食粮、山货贩运。鸦片战争后,乡村富户入手下手投资做生意,停业的农人也只是"提篮小卖"。1937年荆门县当局统计上报贸易80O0户,从业职员21000人,在每百人中有经商者6人。交通便利的沙洋、荆门城关、拾回桥、后港4镇有公营工贸易者3459户,86个行业,从业职员8928人。
   解放前,荆门较大的商店主要有:
   永昌厚:位于内集街(今府前街附近)。店主刘子兆,于1905年耗资上万银元,建一栋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铺面,房屋较深,有两处十一重。前营业后住家。设永昌厚商号。最先经销日用杂货,后经销英美烟草公司卷烟和美孚石油与灯具,年销火油1000对摆布,终年库存300对高低(每对2桶,每桶14市斤)。别的,还经销洋火、番笕、食糖等。后增营绸缎、丝棉织品、百货、化妆品和中成药及西药2000多种,资本额2.5万银元,为荆门城区首富。在外埠开设的商号有:钟祥石碑志成余染坊,本钱1000银元;永昌厚匹头号,资本5000银元;钟祥皮集昌详杂货号,资本2000银元;拾回桥昌美商号,本钱5000银元。因为经营有方,1905一1925年间兴隆兴旺。1926年拾回桥昌美号代理人归天,其子谎称经营赔本,资产耗尽,商铺封闭。接着石牌志成余染坊代理人又死,其子亦谎称父亲经营赔本,要弥补资金,刘家无法,只得将房屋抵交。是年聂豫军队进城,充公刘家大部分资产,导致厂店全数封闭。1927年刘子兆之孙刘鹤亭倾其家财与别人开裕康商号,经营百货杂货和药品,日销货额仅百元(银元),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荆门时歇业。解放后又合伙开义合公杂货铺,到1955年过渡入国营日杂司理部。
   积荫堂:李氏家传,传媳不传女,又称"李老积荫堂"。位于南熏门外南桥头。李文光是秀才,懂医术,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在荆门古城平泰门外板桥头开设“积荫堂”小药店,偶得一秘方,精心研制成功,靠全家人手工操作,自产自销荆门州上清丸。上清丸以双柏树为标记,是因为李氏药店院内有一株用扁柏嫁接刺柏得双枝柏树,人称鸳鸯柏树,树旁有一口秀井,水质纯清,终年不竭。上清丸就是取此水熬制而成。药丸清上火,如牙痛、眼赤、舌燥、咽疼等有特效。销往京、津、沪、豫、晋、陕、川、湘、桂、粤和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史料记载,民国九年(1920年)住荆门福音堂的美国传教士约牧师·罗修道(女)向李氏订购上清丸,用特制白铁盒盛装带回美国。在我国中药药典记载中,上清丸的功效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主治“头晕头痛、偏正头痛、耳鸣耳聋、眼睛暴赤、眩烂流泪、口舌咽喉生疮肿烂、牙龈肿烂、牙齿脉痛、鼻内肿塞、鼻中生疮、风热咳嗽、伤风中暑、口渴唇焦、小便短赤等症状。
   胡廉益:位于十字街(现东方百货商场北国药总店一带)。店主宜城人,经营纺缎丝绸百货,管账及雇员十余人。资本约4-5千银元,曾在城区用油缎纸发放股票,人称荆家世一家。1940年日军轰炸荆门时歇业。
   长春茂:位于十字街(现"东方百货路西一带")。中药铺店主罗燮卿。庭内宽阔,古树幽邃,两株高峻的梧桐树枝繁叶茂,后院直抵玄妙观"长春丹井"。由于地段好,喜促销,生意曾一度为红。1931年因荆门上清丸商标"双桐"与"双柏"为记之争,渐渐冷落。日军霸占荆门前,在外学者、甲士、商客等函件常由"长春茂"转交。
    怡生恒:位于考棚街(现中天街中段)。匹头店,东家蔡时森。管账师长教师及雇员十余人,买卖兴盛。1926年8月因战事怡生恒收歇。后由掌柜宁彩臣持续运营,招牌"宁彩记"。1940年日军侵犯荆门,破产。
    川鄂客栈:位于十字街(现工商街进囗处)。店东王文元,人称"双龙年老"。来荆客商多住于此,生意曾一度畅旺。
    荣昌正:位于破街衙门(现实验幼儿院一带)。酿酒。雇主胡协妇。前面门铺作坊,房屋较大,雇员达十余人。用粮有高梁、小麦、稻谷,少许糯米。酒质纯粹幽香适口,日产500余斤,销往荆门城北及钟祥、宜城、当阳等地。
    郭太昌:位于北门街(现北门路中段)。匹头店,管账和雇员十余人,生意兴盛。1926年8月因战事休业。后由掌柜肖子薄在原处继承谋划匹头店,招牌"巨歉祥"。
    彭贵记:业主彭帮钰,1875年做小本主张,后在拾回桥借用别家铺面,开设川南本地货店。自与船长刘家瑞子女交友后,运输由刘家包运,在沙市进货不需先付钱,购销流利。清光绪末年增设杂货、油、盐店。民国初年,前后购置两处房屋,约3000多平方米,增添茶食店和酿酒、酱品营业。所做的糖蜜独蒜、糟坊豆腐、原油豆具共同风味,享有盛名。1928年,其子俊卿、西南、子良三兄弟担当祖业,老大驻沙市领会市场行情和购货,老二兼顾通盘,老三办理平常业务,同心协力,生意茂盛,扩大到周边百里20多个城、镇集场。30年代每一年批整贩卖总额跨越10万银元,雇员工20余人,成为拾桥镇"富、贵、长、春"四大商家之首。1940年,日军洗劫拾回桥,生意逐步衰微,到1945年接近破产。抗战成功后,又小本经营,保持到停业。
    黄仁昌酱园:业主黄天秩,本籍湖北咸宁,清道光年间到沙市酱园当学徒,后又帮工,身手日粗,筹集一笔资金,到后港开设黄仁昌酱园,酱品受到消费者欢迎,生意由小变大、同治年间,儿子黄淑久继业,增添副食物加工、杂货、丝烟等业务,伙计由几人增加到十多人。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黄淑久亡后,产业由黄天秩孙子黄善卿继续,达到极盛时期,有房屋二栋、2000余平方米,酱缸200口,丝烟加工榨一部。后由于"洋货"倾入,国货遭到打击,黄家经营日渐萎缩。1938年日军占据武汉,黄氏举家遁往四川,商号拜托他人代管。抗战胜利后,黄天秩之重孙黄友返回后港,出售地盘10余亩,筹集资金,重振门店,生意渐有转机。1949年荆门解放,黄家继续从事合法经营,1950年认购公债200份,1952年加租退押8000元(群众币)。抗美援朝时代,捐募银元400元、黄金三两。黄友被选为县工商联委员。1956年自带3000银元入股加入公私合营。曾任荆门市第二届政协委员。
    致大号:是清末及民国时期沙洋最大的商家,因系陈姓祖孙三代经营,故又称"陈致大号"。致大号第一代业主陈文华,本籍浙江省吴兴县,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诞生于钟祥县。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随母搬家沙洋镇下河街,初由陈母购一小门面,开杂货铺,后雇请浙江同乡邱某及其子邱俊臣主持业务,经营食盐,生意兴隆。于是新建房屋,门面扩大为6间。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16岁的陈文华起头当家理事,挂牌致大号。由于经营有方,讲究诺言,业务逐渐扩大,把持了沙洋盐业市场,常常转口到钟祥、宜城、樊城、谷城、老河口等地发卖,同时,兼营粮食,棉花、花生、桐油等业务;还雇工开办酱园,有酱缸300多口。到1900年成长为沙洋镇最大商号。1906-1911年又开办银号;增设典当库,并在沙洋四周农村购置地皮1.4万亩,年收租课10万银元。为扩大声誉,在修沙洋季公堤、后港聚仙桥、烟垢大、小富桥时仗义疏财,成为捐资大户。1918年陈文华作古,宗子陈葆生接收家业时,仅商业资金(折白银)就达99.3万两,年利润(银元)200万块。陈葆生掌管商号后,既守老业又立异业,将资金逐渐向工业转移。1920年在沙洋新建榨坊1座,加工油脂;购置船只100余艘,组建船队运销农副土特产品,1922年与人合资开办协昌电灯公司,为汉江流域之初创。到1925年典当铺开展为沙洋、仙桃、岳口、沙市(2家)、石牌、钟祥、樊城、老河口10家,有管事、店员、帮工300多人,成为致大号的壮盛时期。1928年民国政府明令打消典当,致大号所开典当铺扫数收业,元气大伤。加上1930-1932年兵患匪扰,商号日渐衰败。1938年10月日军凌犯武汉,湖北各地市场紊乱。陈堡生携银元4O万块,全家迁往重庆,不久病死。沙洋房屋、店铺被日军销毁。
    1946年春,陈葆生长子陈谷章返回沙洋,卖掉部分田庄,新建铺面,重挂"致大号",仍营杂货生意。到1948年举家百口迁往汉口,致大号消逝。
    永隆阮同茂药店:由咸宁商人阮同茂创办于清朝咸乐岁间,由于获得汉口徐公兴药材行的支撑,并与汉口的张万川、蔡同太,老河口的协盛瑞,沙市的恒春茂等大药号建立了亲密关系,资本充沛,并以名副其实取胜。皂市、天门县城、岳口以及永隆附近的药店、乡医都有阮同茂主顾。其进货必须是"隧道货",黄连必选四川产,菊花则选自杭州,半夏、百合则采取京山名产品,然后经心炮制,批零兼营。到1956年公私合营,持续百余年。
    何志祥杂货铺:位于京山县城,开办于清宣统三年(1911),经营杂货、匹头为主,附设槽坊、榨坊、糕点访,同时收购农副产品。每年收购稻谷20多万斤、油料1万多斤,加工糕点,除在当地销卖外,大多销往外县和汉口。为把握市场行情。有专人常驻汉口。前店后厂,批零兼营,营业铺面(不含作坊)1200多平方米,从业60余人。以质量过硬、办事热忱著称。所生产的碱酥饼干,远近著名,有时还在饼内夹放银币。以招徕瞅客。店堂前终年有茶水缸、水烟袋,接待顾客。农夫尾月三十来买年货,只收本钱费,遇年过节还宴请老顾客,是以顾客盈门。民国27年被日军飞机炸毁。
   日伪期间,荆门主要洋行有:
   城关春屋洋行:设在日划区(群艺馆一带)用工业品交换农副土特产品,兼营照像馆,拍照,剃头等。负责人(日)木村斋一。
    城关交流所:又称小三所,设日划区,主要用产业品交换农副土特及矿产、木料等,负责人(日)富田稔。
    后港大长洋行:又称阜阳洋行,为日籍早皈佳耦经营,以产业品互换粮食,地点在镇四周。
    后港得昌洋行:司理是是日人夏本,又称夏本洋行,设址张家巷。雇请中国职员、推销日货,用杂货调换金银货。
   后港三井洋行:代办署理人中国籍周XX,汉川人,主要收买食粮棉花。
   沙洋日股份有限公司:1941年立,1944年撤销,所长田人山田、副所长佛地、管帐加腾,职员有中国人11人。下设新城分所,所长为日本人词照,副所长大种,有中国人员一位。设下桥、罗汉寺分所,署理人均为中国籍,首要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倾销火油、卷烟等日本产物,并负责各类物资转口。
    沙洋春屋洋行:1941年由汉口来沙洋,名秋屋联系所,专支黄丝、桐油、纯皮、猪鬃、肠衣及土特产物,背责人田石(日籍)。另在十里铺、拾回桥、石牌、麻城、沈集、育溪、毛鲁店、大官桥设有收购点,大官桥的卖办人尾泉(日),雇人员七人,其他不详。
    沙洋货购附场:专供日军副食、蔬菜以及部分工业品,互换农人禽蛋、柴草和蔬菜水产品。
   沙洋瀛华洋行:1941年从汉口迁来,专收棉花、蛋品,代销"德士古"石油。
    沙洋日华元皮公司:专收各路皮张,裘毛、猪旺、肠衣。
    沙洋昙华洋行:经营种类和性质与瀛华行同,但业务比其小。
    荆门1945年6月到1949年2月城区商号、居民房产6447间,面积97744平方米。除沦亡期间遗留下来的民房6343间、95144平方米外,民国35年(1946年)6月,县政府新建两排镔铁房104间,面积2600平方米,住民到县政府扶植科注册付款发住(1959年城区革新时撤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