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历史上的自然灾害辑录 2011-03-06 16:41:12 洪涝干旱,地震瘟疫,是天地运行的自然现象,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在看了《荆门州志》后曾说荆门“三年一中旱,五年一大旱”,并要求时任荆门县委书记的梅白同志要抓好水利建设。在封建社会人们对大自然认识有限, 往往把异常现象和自然灾害迷信化,今天我们本着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研究历史上的自然灾害,防患于未然,有利于减少天灾人祸,创造天人合一的生存环境。下面笔者综合乾隆、同治两部《荆门州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删除迷信文字,略加点校,以飨读者:汉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七月江汉水溢。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十月荆襄地震。 晋孝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十月荆、湘地震。晋元帝大兴二年(公元319年)八月汉水溢。东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二月荆门、江陵地震。晋哀帝兴宁二年(公元927年)二月初十荆门、江陵地震。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八月荆门大水。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八月日食,次年大浸。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夏荆门大旱,历风火炎,多盗贼。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荆门山产紫芝,仙居山出白獐。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十月初五(公元927年)荆南地震。 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汉水骤涨数丈。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夏六月,荆门军长林县山水暴涨,坏民庐舍。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大旱。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先旱后涝。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八月十七荆南地震。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旱。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连岁荒旱,州民流亡。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荆门大旱。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大旱。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荆门旱,多历风,岁旱饥饿。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荆门地震。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随州、安陆、荆门霖。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三月荆门州旱。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四月荆门州饥。泰定四年(1327年)八月凤翔、兴元、峡州、江陵同日地震。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八月初一公安、松滋、枝江三县、峡、荆门二州地震。 明成祖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冬汉水冰结,人履其上,次年大旱。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正月慧见西方,三月地震。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南漳地震。成化五年安陆、长寿地震有声,摇动房屋,北城桅杆折,城墙倒数十丈。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冬雨雪如磗,大雷电。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6年)十二月十一荆门地震,旱,民多莩死。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847年)正月十九日湖广江陵地震。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六月水决荆门州,城崩,知州韩铣修之,收进数十丈,故州城西北一带去河稍远。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九月初九安陆(钟祥)地震。武宗正德九年(公元1515年)安陆(钟祥)地震,十一月复地震。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荆门大旱,六月地震。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水决荆门州沙洋堤。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春,荆门白虎山脊上忽雷起,陷成方井四壁如削,深广三四丈,是年饥,民食树皮相藉莩死。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荆门大旱,八月飞蝗蔽日。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汉堤决沙洋,洪涛数百里,民尽迁徙。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荆门山水骤溢,漂毁桥梁。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异水复至,漂流房屋,人畜近六十里。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春大饥,民噉石面,多胀死。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荆门灾。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六月霪雨滂沱半月,田禾庐舍漂尽,荆门万陵坡左有山高数寻一夕不见,陡然平地,八月汉河震荡,池井俱溢。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荆门大旱,夏蝗。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十月初旬,雨雪至次年二月二十日方止。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冬,荆门州陨石入地三尺有声,先半月,钦天监已有文至,其时与象皆符。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兵荒。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春霪,贼寇荆门。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夏秋间,蝗蝻食禾,蔽空而南,岁大饥。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八月壬午屠城,诸生遇害者二百余人。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春,野麦自生,民赖以活。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大旱。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长二里产瑞麦。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大水,湖乡浮莩。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上元日,荆门州火,营舍民房殆尽。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荆门大旱,疫病顿作。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荆门水同各州县,振谷有差。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荆门旱同各州县,振谷蠲赋有差。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荆门旱同各州县,振谷蠲赋有差。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大水。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春民疫。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长三里产瑞麦。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长一里产瑞麦。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铁坪嘉禾,岁大有。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夏浸,六月十四日新城下郑家潭堤决,田庐漂没,江、监、潜、沔俱属波臣。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山乡五十三图六月旱。乾隆十七年,山乡秋禾被旱。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闰九月初一日,巳时地震。乾隆二十四年,自前岁不雨,至于夏五月十六日得雨,大有年。乾隆二十四年(公无1759年)十一月十一日夜大雷。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58年)阖州大水,州城南北大桥三闸俱圯。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五月二十八日,迅雷疾雨,东宝塔倾。乾隆五十年大旱。乾隆五十一年春旱,五月二十二日甚雨,枣园淹。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十二日,飞蝗蔽天,至十七八日。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四月十八日,贼匪张汉朝焚烧南北关乡,四门闭筑。嘉庆五年闰月四月二十八日,贼匪扎营牌楼岗,荆门戒严。嘉庆五年七月二十四日,贼匪复至,二十七日遁。嘉庆十一年十月初九日,雷。嘉庆十三年七月,孛星见西方。嘉庆十四年(公元1834年)四月初四日,大雨雹。道光六年(1826年)大水。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春,地生毛,夏旱冬饥,州牧恩荣施粥三月。同治七年(1868年),大有年。 根椐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干旱与洪涝是荆门历史上的主要灾害,其中干旱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趋频繁。汉江水患也给沿岸人民带来无数次危害。同时地震、饥荒、瘟疫、虫灾也经常发生。在战乱方面,荆门虽然地处历代统治者争夺南北统治权的拉锯战中,但是大的战争发生不多,明崇祯壬午(1642年)李自成克荆门,是荆门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祸,合郡片瓦不存,一度弃城。州府行政机关不得不一度迁到沙洋。 总结历史经验, 今后干旱和洪涝仍然将是影响荆门地域发展的主要障碍,政府应长期把水利基本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