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2|回复: 1

也谈市民反对把“龙泉公园”改为“象山公园”

[复制链接]

1057

主题

2067

帖子

915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56
发表于 2022-8-29 22: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谈市民反对把“龙泉公园”改为“象山公园”
(闲话荆门城市发展58评)
     近段时间,在荆门网络和一些微信群中,反对把龙泉公园改为象山公园的声音颇多!笔者注意到,多半是新生辈,可见关注城市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荆门人处事大多是逆来顺受,为什么在此次升华象山工程即将竣工的时候,出现负面声音,其原因:
    一、象山太神圣:它承载了荆门二千多年的历史。其实,把龙泉公园改为象山公园,在我看来是一件不足挂齿的事,千古象山在,何须争改名!重要的是怎样保护象山,正确升华其历史文化,让象山文化为城市发展和今天的社会经济服务才是硬道理。此次升华象山立意低,甚至犯了一些低级错误,引起市民关注,估计项目竣工后,坊间微词会更多。令人担忧的是还出现了“抬象山,去蒙山。去龙泉,去舒公”的怪象,这是最危险的。
     二、升华象山圣地,须主政者决断:荆门城从陆九渊筑城后,清初舒成龙大兴象山,迎来荆门第一次中兴,使荆门升为省直隶州。上世纪八十年代,张明春、朱同炳、缪合林主政荆门任内大兴象山,迎来了荆门所未有的第二次中。而两次大兴象山,都是当时主政者对象山有了全面解后亲自决断。个人认为,由于此次升华象山是前主政者别公所定两山整治项目,究竟添置哪些景观。张、孙二公初到,尊重前任既定方针,由相关单位进行谋划之。孰不知,象山是荆门城市的圣山,一般人那有一州之长的思想高度和战略高度。说过分一点,此次升华象山是斯山的一次劫难。当然,我们不能怪这些具体实施的单位和个人,他们已经尽了全力,他们都是造园林的高手,只是此园林非彼园林,八股了他们的境界不可能与州长的高度同起同坐不可能充分认识到象山地理玄妙和其灵魂倘若把此次升华象山时间往后推两年,待张公和孙公对象山有了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后再做,绝对不是现在的效果,也没有哪个敢说三道四
    三、规划立意没有与象山的历史相向而行:感谢设计方在此项目规划中,请本人帮助提供了部分古建图纸,本人当初就曾建议此次升华象山的宗旨应该是;全其自然,不大挖大填,不画蛇添足布景,不能成为文物的景点不修。还建议把龙泉公园大门后退,调整至陆夫子祠中轴线上。象山东入口乃主入,把山顶南牌坊额“象山”,北牌坊额“蒙山”,兼顾历史,有妒者以一山不命多名而推地名学一门学科,我们在八十年代初去省培训,规正了全市那么地名,不知此公在,,又建议于天鹅池路至岚光阁西南布置一条代表本土建筑文化的民居民俗建筑群,为将来成为象山至西堡山景区的过度点。记得准备征求规划设计意见时,本人又建议,要找懂规划的专家为主,否则会偏离主题,不听,结果在会上,,。后来本人又专门写了三篇关于正确升华象山的文章见荆门论坛,希望引起高层重视,可惜人微言轻。
     总之,此次升华象山的失误是规划立意忽视了象山的魂,园林中造园林,必是抹乡愁自然。把龙泉公园改为象山公园无须争论,把老莱子和陆九渊赶出庙堂罚站等一些本末倒硬伤,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抬象山,抬不过蒙山。去龙泉,去舒公,去不掉历史!
     象山不是陆象山,象山是地名,象山代表象山所有历史文化遗存,它蕴涵儒释道三教文化,龙泉文化,城市文化,,,."象山大道","象山学校"等代表象山地名,不是单纯指陆象山,若只代表陆象山,就是否定象山的其它历史遗存,是矮化象山,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被误导。
     要认清象山是文化圣地,不是单纯的游乐场所,不是随心所欲的儿童公园。每一寸土地都有深厚的文化沉淀,所以布景要慎重,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园林部门的同仁们,不是书记市长强调要做的,除修游步道外,不自作主张动两山一草一木,因为我们无福德动两山地脉,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也达不到两山文化内涵的高度,我是在实践中吃过亏,有血的教训滴.ZF应立法保护两山,坚持非成为文物的景观不修,不准对山体伤筋动骨,不大挖大填,不擅毁

自然生态。下一步应启动像折除秦岭违建别墅一样,对大挖大填,画蛇添足的东东要坚决折除,以确保象山的神圣!
     最后再为园林部门说点公道话,他们也是“哑巴吃黄连,苦在心中”。他们的错是忽视了“此园林非彼园林”。我们的错是“站着说话不怕腰疼”,“谈匠多,搞匠少”!
    但愿荆门今后在文旅发展上少一些谈匠赵括,多一些搞匠廉颇,大道不孤,历史会辨别是非。先贤们为兴复象山人文所做的奉献是无法被人为抹掉的。二十多年来本人在关注城市发展和规划方面谈的太多,甚至有时候唱独角戏,使很多人不高兴,自知罪孽深重。今后远离谈匠,多当搞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7

主题

2067

帖子

915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56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22: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8-7-29 21:15 编辑




探索城市兴衰  顺应自然之道(闲话荆门城市发展54评)
李勋明

    今年是李自成克荆门367年,日寇飞机轰炸荆门80年祭年。这两次战乱是荆门自南宋筑城后的最大的人祸。其实荆门历史上天灾亦不少于人祸,说到天灾,现在荆门人大概只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大旱,发生饿死人事件。历史上天灾亦多;宋太平兴国八年夏六月,山水暴涨,毁民舍无数。明弘治十四年六月水决荆门城。嘉靖二年大旱,六月地震。嘉靖十六年大饥,民食树皮,相藉莩死。万历二十年,山洪漂流房屋人畜近六十里。乾隆三十二年,阖州大水,州城南北大桥、三闸俱毁。有趣的是这些天灾人祸都与时政气数有关,可见天人感应是有道理的。实践证明,人类若顺乎自然,灾难会减少很多。让我们举几项我们亲眼所见荆门城建中顺应与违背自然的案例,从中感悟自然之道:
顺应自然之道案例:
    案例一:焦枝铁路和漳河四干渠东西抱城而过,给城市带来了财气人气;几千万年前,荆门城区还是一片湖泊,洪水慢慢将东宝山北端冲断后,形成一块自然盆地(道家称太极地)。古代州县或民居选址大都在这种四象环护的太极地中。上世纪七十年代修焦枝铁路与东宝山连为一体,合古城东部水口,使古城形成完美的太极圈,有效关锁了城市水口。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漳河四干渠经过象山采用架渡槽过水,没有挖山不止,使象山得到完整保护。这一渠一桥抱城而过,没有过度破坏城市山体,还使古城东增一路(龙),西添一水(财),迎来了荆城几十年前所未有的繁荣。我们要感谢当时决策者们的荚明举措。
    案例二:升华象山人文,迎来城市中兴。张明春、朱同炳、缪合林三任州官建龙泉公园、疏浚文明湖、竹陂河,修复龙泉十亭、老莱山庄,维修陆夫子祠、兴建岚光阁等人文景观,使城市文化得到升华,从而给荆门城市带来了自舒成龙治州后的第二次中兴。特别是炸坑填土绿化象山,使如今的象山生机盎然。
    案例三:修建凤凰水库改变了南城区土瘠民贫的生态环境。这一库碧水为后来的汉正街、高新区、城市运动公园、碧桂园、李宁工业园等产业落地,起到了壮腰作用。
    案例四:象山大道、漳河大道规划没有大挖大填。而且对城市长远发展起到了纽带作用。《附见:朱同炳回忆录》
违背自然之道案例:
    案例一:城市四象之山伤筋动骨严重。A、虎牙关被剥皮抽筋、十八罗汉被开膛破肚、东宝山、白龙山被割脚剁手……。B、多条道路规划过于求直求宽,开挖过度,一些建筑布局违背地理。如天鹅湖西山和政务中心左边山脉乃沙洋区域祖脉,不应该挖断脉脊,(凡挖祖脉或宗教之地者均祸及有人)。C、数条道路设计为四正向,导致道路两旁房屋亦只能朝四正向,使地理磁场与人居相博,这里不宜多言。D、工业园区平整厂房均弃水逆地造平川,焉能长久!再好的风宝地,你违背自然大挖大填后均为废地。……
    案例二:城市河道干涸,堰塘消失,水穷生气不聚。城区上游百分之七十承雨面积被人为拦截,堰塘消失殆尽。特别是城区段河道经过无数次的重复建设,却始终是干河。可以说竹陂河改造是荆门城建史上最大的败笔工程,市民反映强烈!竹陂河在明清时均为自然河道,分级建闸抬高水位“水深丈许”, 并划户管理,养鱼种莲,以河养河。河道宽度在30米至100来之间。如今把河道宽度收缩至20米左右,由于没有蓄水,有的河床与河岸垂直深度高达5至7米,视觉如深渊,更可笑的是那些画蛇添足的造景……,如北门外的两河交汇段本来就如深壑,却又在高俏的挡土墙上增加1.5米高的垛墙,不仅阻隔了人与水亲近,更影响路面排洪,非议者多!
    例三:搬迁首脑机关折腾,延误了城市发展。首脑机关选址关乎一地兴衰,古今中外上至都城选址下至百姓建房选址都慎之又慎,老城区是首脑机关最好的选址,历经千年天灾人祸检验而不衰。把政务中心选址在沙凹,也是经过无数次反对无效后勉选其地,孰不知其建筑又搞成无头建筑,加之蓝色幕墙面积过大,煞气重重…。凡人居建筑均不能朝子、午、卯、酉四正向,中国历朝皇宫大庙也只有两处朝四正向,但前后建筑采取了错位。房屋必须有头,即呈尖状、翘状、塔状、脊状,万物如斯,此乃铁律。荆门政务中心不仅无头,似乎亦犯坐子午正向之忌。个人认为该建筑倘不加头,象山与西堡山没有架桥连通之前,首脑机关还是在老城区为宜。
    案例四:公墓选址违背民俗安魂之道。导致荆门人到处寻安魂吉地,叹“死不起”,应加快另选城市安魂吉地。
     城市规划是一门深邃的学问,非淡泊名利者难得真谛。顺应自然之理,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其地必福祚绵长。怪异建筑定生煞,无头建筑必短命,高楼之中无王侯,山野茅屋生贵人,其中自然之理几人能识?山野村夫人微而言不轻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5-11 07:18 , Processed in 0.05657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