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制约荆门城市发展的硬伤
近半年来,官方和坊间都在谈论荆门城市发展的长板与短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出于对本土特殊感情,过去对荆门城市发展阐述过很多,下面再略谈几点关于制约荆门城市发展的硬伤,供有识之士参考: 无法吸引人气是第一大硬伤:1、荆门城市在六十年代初期只有几千人,由于炼油厂、热电厂、葛州坝水泥厂等大型企业落户荆门,才使荆门城市人口陡增。然而二十多年来没有招来如煤油厂类的大厂,几届政府把招商作为主要抓手,效益如何,通过卫星图看几个新区厂房分布,可知其真实情况。综合荆门现在城市各开发区条件,靠工业吸引人气已很难。2、现在荆门城市人口主要来自乡村,由于一些政策限制,乡里人出来后无法回去,城里人无法到乡里立居,乡村将逐步走向空壳,乡村人口减少将不利荆门城市人气增长。3、荆门三十多年来文化旅游业几乎没有动。这些年我们一直在为打造城西荆门山文化产业园以吸引人气做基础工作,可惜来者都是利益至上,奔着房产而来。兼于荆门山的特殊性,无功德心的投资者不可能来投圣境山,过去总体规划做了五套,谈了几十家均无果乃此原因,靠发展城西文化旅游吸引人气还有待时日。4、当今逐步强调环境保护,矿山资源将逐步关闭,荆门利用矿产资源吸引人气已不可能。 弃水立城是第二大硬伤: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城市不是临河临湖或临海而建,大都是河道穿城。荆门现在弃水立城,可靠水域少,直接影响了旺财旺丁。一个无水的城市很难吸引人气财气,本人过去阐述很多,这里不再赘言。 企业靠官撑是第三大硬伤:中国的企业大都靠官撑,企业离开了官撑,马上慢慢衰退,加之中国的企业的寿命只有五到十年左右,就面临转型或倒闭,反而成为城市包袱,荆 门例子很多,有些话不能直说,这里不便举例。 政策无连续性是第四大硬伤:每任市委书记在任时都要做很多规划,都有豪言壮语,都有令人振奋的施政方略,可惜这些都随着他们离去而淡去,导致一任书记一规划,一任书记一口号,折腾来折腾去,使城市无法良性发展。 区域交通辐射优势削弱是第五大硬伤:荆门古代依托南北大道,成为军事战略要塞而立城,辖远安、当阳,向西有一定幅射范围,现在荆门向西已无辐射。倘若襄樊――南漳――远安――宜昌新辟通道贯通后,荆门昔日据襄阳――宜昌间的交通中转优势将大大削弱。目前荆州向东、向南、向西已开辟多条新通道,那么荆门过去在荆州与襄阳之间的命脉作用也将衰退。倘若钟祥、京山二县市划归省管后,荆门城市向东的辐射也将降低。从周边城市目前交通发展情况看,荆门作为交通枢纽的作用将逐步减弱。
|